助听器调试如何会比较好?无锡的

如题所述

1、 音量适中的原则:对于听障患者来讲,我们首先要保证助听器的声音大小能让患者在两米以内的范围内轻松听到正常说话的音量,感到声音适中。正常说话的音量应该是正常听力的人们日常自然轻松交谈的声音大小,不是故意放低声音或切切私语的交谈;也不 是与听障患者习惯性地故意提高音量的声音。

2、 音量舒适的原则:就是要保证音量大小的舒适性,保障大声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和伤害。对于刚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我们宁可音量小些,也不能让患者感到音量过大造成不适或难受。我们可以采用逐渐加大拍手或拍桌子的声音大小来测试患者对大声的反映。音量过大会造成头晕、头痛、震耳、噪声大以及各种情况。如果声音过大,可以适当降低音量 (增益)或最大输出。适中的音量,才能保证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对患者有帮助,保证助听器优秀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3、 先“简”后“繁”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助听器的功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调试功能也是越来越多,调节方式也越来越精细。例如智能降噪、压缩技术、反馈抑制、频段调节、无线遥控等等功能。有些验配师面对验配界面纷繁的调试功能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应遵循先“简”后“繁”的原则:1、先解决简单的问题,如音量大小、降噪问题;然后再逐步解决舒适度和清晰度的问题。2、先用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调试,如“最佳验配”后优先通过“快速验配”的功能进行调试。

4、 先“易”后“难”的原则:调试助听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从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容易的方法先解决比较容易处理的问题。比如聆动20 ITC,如果患者反映助听器有噪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办法来解决噪声的问题。一是采用降低频的方法,二是超静王功能,三是采取智能降噪的功能。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噪音问题呢?我们先了解下这三种处理方法的区别。由于大部分环境噪声都分布在低频500Hz以下,所以一般助听器调试时都习惯于使用降低频增益的方法来降低噪声。我们知道改变频率,其实就是调节音调。因此 这种方法明显改变了助听器的音质特点。超静王是欧仕达助听器产品中独特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用来调节环境中细微噪声的干扰,如电脑主机、风扇、空调、微波炉等。聆动20的超静王分20通道精细调节,智能降噪功能只需选择降噪的级别(6、10、13、17)就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我们就能快速做出选择,优先选用智能降噪的处理功能。

由于每个听障患者听力损失的时间长短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言语分辨率不同以及对效果的期望值不同等,我们所选配的助听器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听障患者的要求。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是在给人配助听器,不是给听力图配助听器。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逐步调试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逐步提高言语识别率的过程。人们对声音的聆听层次分为:听到——听清——听懂。我们针对刚佩戴助听器的听障患者,首先不是考虑是否清楚,是否听得懂,而是要先保障能够轻松听得到更多的声音;其次才是考虑是否听得清楚,是否听得懂。听得清是对所听到声音的识别率。听得懂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大脑言语中枢对声音信号编解码的过程。如我们可能能够对声音进行重复完全模仿出来,但不代表我们一定明白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或含义。

调试完成后,根据各个验配中心自身的条件对患者适当地做一些效果评估。尽可能地保障患者的聆听清晰度和舒适度。提高听障患者的满意度,增加老客户的回头率和良性宣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03
要达到佩戴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根据所选配的助听器性能以及你对助听器的聆听要求,还要结合你所处的环境情况来进行调试,即使数字助听器可以自动匹配出一些效果来。但是,对同一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即使是同样的声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就拿60分贝的言语声来说,在安静环境里可能会比较清晰,但当在嘈杂的噪声环境里会模糊或者听不清。
所以,用户在佩戴一段时间里,还需调试几次,每次将你的聆听情况告知验配师,并让验配师对你的助听器进行调整。当以后聆听不舒适时,再到验配中心进行调配,以期助听器的放大能够适应你的个性化的需求,并在各种环境的使用中,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实现最佳的佩戴效果。(海之声兴源旗舰中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