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哪个更好?

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哪个更好?
如何设计激励,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建议多用正向激励,有必要时也可用一些负面激励的方法,但要适可而止,正向激励应占主导地位,建议你看下《人力资源管理必读12篇》。

正向激励机制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继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

正向激励以激励、褒扬等方式为主,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奖金、提成、带薪休假、期权等物质奖励,另一种是信任、表扬、提拔等精神奖励。而负向激励的目的在于使员工产生危机感,督促员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主要形式有批评、罚款、降职、淘汰等。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均是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根据“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应有机配合使用,不可偏废。过度强调正向激励的作用而忽视负向激励的约束作用,与过分注重负向激励的威慑力,不注重发挥正向激励的积极效应一样,都是不正确的和片面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团队执行力的有效发挥。

什么叫负向激励?

一位赛马爱好者给他的座骑装备了最好的硬件:闪光锃亮的鞍子,精心打造的马蹄套,崭新漂亮的辔头……但他的马在速度上依然没有丝毫长进。这人百思不得其解:“我给了它一匹骏马所拥有的一切,可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匹骏马呢?”赛马高手指点他:“因为你手里缺少一根鞭策它不断上进的鞭子!”

赛马人手里的“鞭子”,是督促一匹马成为骏马必不可少的工具,是骏马力量爆发的外在动力。套用成功学的术语,就是负向激励。

正向激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继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而负向激励则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负方向的强化,采用批评、责怪、处罚等强制性、威胁性的方式,杜绝某类行为的发生。

适时实施负向激励

正向激励以激励、褒扬等方式为主,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奖金、提成、带薪休假、期权等物质奖励,另一种是信任、表扬、提拔等精神奖励。而负向激励的目的在于使员工产生危机感,督促员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主要形式有批评、罚款、降职、淘汰等。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均是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根据“权责利对等”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应有机配合使用,不可偏废。过度强调正向激励的作用而忽视负向激励的约束作用,与过分注重负向激励的威慑力,不注重发挥正向激励的积极效应一样,都是不正确的和片面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团队执行力的有效发挥。

在这方面,药店店长老齐深有感受。平易近人的老齐对下属一向很好,前些年药店效益不错,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店长与店员之间也没什么大的矛盾。但在去年,药店周围一下子新开了3家药店,药店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随着总部检查的日益严格,老齐对店员也增加了要求。但总有个别店员缺乏紧迫感,安排的工作不能高效地贯彻,致使药店多次在检查中被扣分。经慎重考虑,老齐决定采取负向激励法,制订完善了考核制度,每月、每季都按规定严格考核并坚决兑现,最多的一次扣了店员奖金300多元。新办法实施不久,老齐就发现,店员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以及执行力等都有了明显改观。

收获正向效应五招

调查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对额度不高的激励措施已普遍有点“没感觉”了,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惰性陷阱”。但负向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譬如对某主管迟到的处理,如只扣薪100元,该主管可能不以为然,但若将其迟到的错误予以公告,此人受到的震撼就会大得多。

那么,如何实施负向激励,使负向激励也产生正向效应呢?

首先,要根据激励对象、工作属性、激励目的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一般情况下,对有较高收入的人应选择精神激励(包括通报表扬、晋级、提升等)为主;而对收入比较低的人则选择以经济激励为主会更有效。譬如:如果是“小功”,则给予“奖金 +赞扬”或记功;如果是“大功”,则给予高额奖金或晋职。这样,注重实惠的人可得到经济奖励,重视自身价值的人就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一对一的激励方式,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反之,对“小过”或“大过”,则相应地给予罚款或警告、降级等负向激励比较适宜。

第二,要坚持“正向为主、负向为辅;正向在先、负向在后”的原则,正、负向激励协调配合使用。譬如要批评一个人,尽管他所犯的错误让管理者很恼火,但也要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只要不是有意犯错,就都应该会有表现好的某一点。为了让其能虚心接受批评而不致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不妨先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转过话题着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肯定比一开口就指责、批评的效果要好。

第三,要注意做好与激励对象的思想交流工作,避免其产生心理包袱。负向激励是控制店员行为的隐性“高压线”,最终目的是要强化约束力,发挥督促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震慑店员的“大棒”。否则店员会人人自危,“激励效果”自然无从说起。譬如对受到比较严厉处分(如降级)的员工,在宣布处理决定前和后,都应该安排合适的人选与之进行个别谈话;当员工改正了错误,在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后,要及时予以表彰,达到条件的也可以考虑“官复原职”。

第四,坚持负向激励面前人人平等。正向激励通常是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会太计较;而负向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影响团队的和谐稳定。不能为犯错者寻求借口,也不能因为犯错误的人身份地位的特殊就免予负向激励。这实际上牵涉到领导的权威力、企业制度的严肃性等原则性问题。

最后,要正确把握负向激励的尺度。研究表明,频繁的负向激励容易给员工造成不安全感,导致员工与领导之间关系紧张。特别是在不恰当的时机实施的话,还会削弱组织的凝聚力。而且,过于严厉的负向激励措施还可能伤害员工的感情,使员工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最终扼杀员工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负向激励是控制店员行为的隐性“高压线”,最终目的是要强化约束力,发挥督促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震慑员工的“大棒”。否则会人人自危,“激励效果”无从说起。譬如对受到比较严厉处分(如降级)的员工,在宣布处理决定前和后,都应该安排合适的人选与之进行个别谈话;当员工改正了错误,在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后,要及时予以表彰,达到条件的也可以考虑“官复原职”。

以负向激励打碎束缚,最终走向成长,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起点。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负向的东西激励出来的企图心,必然是带着负向的基因,从而必然会有负向的影响。简单举个例子,一般知行不合一的人,通常不仅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本我”和“超我”出现了冲突。一般被激励出来的东西,都是在“超我”层面上的,是外界希望和认同的标准,但由于负向激励的源头是负面的,它的基本前提是对“自我”的否定,这个否定让“本我”很不开心,不开心就会反抗,自我控制力强的人有的时候能够管好“本我”这种情绪,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行为都会被“本我”阻挡,“本我”想方设法阻止“自我”按照“超我”的要求去行动,所以知行就被分裂了。所以,小时候被批评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知行不合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1
并不是单纯的好坏的问题
对于不同部门员工应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
而且正向和反向激励都应包括其中,需要结合当前公司和部门的企业文化、行业特性、发展状况,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组织与员工绩效对比等等因素。
胡萝卜加大棒,这是千古不变的激励原理。
而具体到企业组织中,应当考率清楚当前的组织需要的动力在于哪方面,如果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则应以压力激励员工,开发潜能,提高绩效,同时也辅以薪酬激励机制,才能更高程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 而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组织,应主要以正向激励为主,一方面订立高目标,另外一方面努力提高薪酬福利水平,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最好培训开发与绩效管理,提高各方面素质,同时关注行业竞争优势组织,和内部各方面问题。造成一定的压力,保持在高效率的状态中。
第2个回答  2019-06-14
我以一个被激励对象说一下感受,我觉得得因人而异
有些人,夸的越多,干的越出色
有些人,就得天天点几句,才能干的更好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就得看对象合适哪种激励方式
第3个回答  2019-01-27
建议多用正向激励,有必要时也可用一些负面激励的方法,但要适可而止,正向激励应占主导地位
第4个回答  2013-11-01
当然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最好,你的问题太复杂了,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回答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