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称呼近视眼?怎么治疗

如题所述

古代称为视近怯远症。症状为两眼不红不肿,近视真切,远视昏花,外观看起来如无病
治疗方法:宜服补阳抑阴汤(人参,石菖蒲,柏仁,菟丝子,远志,炒蒺藜,车前子,补骨脂,黄芪,茯神,炙草)。 这里需要强调,对于此症的治疗,需要长服药,如果改为丸药更好。对于新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陈病则效果不一,皆因肾胆气虚神膏薄,久病入络经络枯,经络枯神气衰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0
1、古人读书时间很少、人数很少,患近视的情况很少。
2、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小,客观上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3、中医的“能近祛远”病即近视,虽然有气功、药物等诸多疗法,但基本没有什么作用。
4、古人读的是私塾,没有现在的黑板,不会产生看黑板困难,也就不用想什么办法治近。
5、古人的生活节秦慢,交通以骑马与步行为主,不用担心交通安全,所以患近的危害就小。
6、古人没有眼镜,尽管看似不利,但客观上能防近视度数加深,所以近视的危害就很小。
7、此外,古人行路、骑马、不戴镜视远都有预防近视作用,所以古人的近视非常之少,危害也很小,与其他疾病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第2个回答  2016-04-20
古代人每天五谷杂粮营养丰富,身体基本属于健康,没有伤害视力的可能。但古代人如果近视,一般会寻找医生,养护肝胆,肝胆回血好了就不会近视了。如果真的近视,就如寒窗苦读的书生。除了养护肝胆外,就是经常做眼部按摩。长期如此,视力就会恢复
第3个回答  2019-10-31
第一:最早的关于近视的记录。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在政府数年,每进文字,亦如常人,不以为异。贵人真自有相也。”《汉语大词典》以此为最早的近视记载。
第二:近视同样给当时的人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
宋代文莹《玉壶清话》-卷四记载:“孙汉公……为右司谏,以弹奏竦望,疏议刚鲠。知制诰,掌三班。素近视,每上殿进札子,多宿诵精熟,以合奏牍。忽一日,飘牍委地四散,俯拾零乱倒错,合奏不同,上颇讶之。俄而仓皇失措,坠笏于地。有司以失仪请劾,上释而不问。因感恙,抱病乞分务西雒。不允,遣太医诊视,令加针灸。公性禀素刚,对太医曰:禀父母完肤,自失护养,致生疾疹,反以针艾破之况生死有数,苟攻之不愈,吾岂甘为强死鬼耶?遂不起。”因为近视失态,以至于惶恐染病最后一命呜呼。
明清时期,近视眼镜传到了中国,给视力不好的人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明清官场见上司时不能戴眼镜的。
第三:近视眼的人在古代也常被嘲笑。 清代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记载了很多此类嘲笑近视眼的笑话。

古代因为电视、电脑、手机这些都是没有的,因而近视的人群是相对少的。但是现代电视、电脑、手机等的普及,导致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多,且近视呈现了低龄化趋势,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有很深的影响。18岁以下的孩子近视,因为还处于视力发育期,及时服用药物,是可以改善近视的。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次,每次一包,温水冲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近视度数就会降低了,年龄越小,越有可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