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说的那 ‘哲学已死’ 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这取决于如何界定“哲学”.如果哲学被定义为这样一种学问:它试图提供一种对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自己)的根本性的解释体系,那么这样的哲学已经死亡了.哲学家已经没有能力发展出任何的一套有价值的“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这是事实.我们的哲学家试图追问世界是否是永恒发展,试图用“矛盾”这一概念来构建一套对世界的解释体系,这都是多余的,无聊的,因为这些任务都已经提交给实证科学了.我们还有很多的哲学研究者正在试图建立自己的“体系”,这也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留下的只怕都是一些思想“垃圾”而已.
我觉得,在认识世界到底如何这一方面,如果哲学愿意委曲求全,愿意大规模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把他们的研究领域严格限定在认识论领域,追问一些“人类的思维如何能够发现规律?怎样发现规律?”或类似这样的问题,那么哲学或许还有一席之地.所以,“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并不为过.我这么说,哲学系的老师同学们肯定不高兴,但事实的确如此.
不过,你也可以把人类的知识都归结为哲学,甚至把实证科学也看成为哲学的一部分.因为历史上,哲学本来就是一门涵盖一切领域的学问,人类所有的知识被称之为“哲学”.如果这样,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等这些领域都可以归结为哲学,那么哲学永远不死,因为人类求知的欲望不会停止.但是,把“哲学”这一概念做如此空泛的理解,那么它显然就不能再被视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了,开设“哲学系”只怕也是多余了.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新作《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出了中文版.周末里拿着书,试图用心去理解,可不怕你笑,我的物理学知识实在够贫乏,读着读着,越读越吃力,虽然出版社将之归类为科普读物,说是科学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生命、宇宙与世间万物的奥秘提供终极答案,但书中处处涉及的量子物理学理论还真不易消化.
  但想到霍金在出版前一本重要著作《时间简史》已说了:看得懂看不懂都是收获.胸无大志的我乐得照单全收,以此原谅自己对物理学的无知.
  霍金被认为是当今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曾语出惊人,预言地球200年内毁灭.因为人类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在未来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人类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霍金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多年来他全身瘫痪,仅凭一根手指通过电脑与人沟通写作,此次《大设计》一书是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合写.英文版去年一问世便成为热门书.
  霍金在书中提到了宇宙如何运转?现实的本质是什么?万物从何而来……科学家说得仿佛有条有理,我读来一知半解.读累了,走到小阳台,看着阳台外的小河流水缓缓流去,想着书中一些较为有趣的陈述,自以为是的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陈述仿佛还带着哲理.在“真实是什么”这一章节,霍金提出,意大利莫扎市议会曾禁止人们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因为圆形鱼缸会让鱼儿看到扭曲的真实.可霍金说,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有未受扭曲的图像,人类是否也住在一个大金鱼缸里,透过透镜得到扭曲的视野.反之,我们真的能够确定金鱼的世界观比较不真实?
  读到这里,想起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庄子·秋水》篇中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霍金也写了不同生物对电磁辐射的侦测,他写道,人类能看见的波长是太阳放射最强的波长,但若是我们遇到来自其它星球的外星生物,他们也许有能力“看见”我们所看不见的辐射,因为其波长恰好是他们恒星放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在 X 光下演化的外星人也许能找到机场保全的好工作”.
  放下《大设计》,我耿耿于怀的其实是霍金在开篇中充满大科学主义色彩的话语,他触目惊心的向世人宣称:“哲学已死”.霍金认为,哲学未能跟上现代科学的进展脚步.而“科学家继起,成为人类探索知识的开路先锋.”
  霍金一句“哲学已死”说来斩钉截铁,听起来却真够刺耳.过去尼采的一句“上帝已死”被认为是尼采最常被误解的名言,因为大多数人都照字面解读,而一些有识之士的解释是,尼采意指上帝已无法成为人类社会正面临危机的道德标准.霍金这句哲学已死,所指“哲学”显然不是指广义的涵盖一切学问与知识的“哲学”.那么,他指的哲学就该是思想意识?
  或许霍金真没说错,这的确是个属于科学与科技的年代.但在这个同时也充满物质欲望的时代里,要求人们定下心来“抽象思考”已不容易,如此直截了当的宣称哲学已死,简直是对哲学思考的雪上加霜.
  哲学真的死了,少了哲学思考,在思想越来越混乱嘈杂的当下,人们的心灵又该如何安顿?人类还祟高得起来吗?我们还懂得什么是坦然面对生活,什么叫活出真性情,什么是人生无常,什么叫过眼云烟,什么是贪婪,什么是羞耻,我们又该如何活得有别于动物?这些是高姿态的科学家愿意告诉我们的吗?追问

霍金预言过地球200年内会毁灭?

追答

的确是这样,不过只是预言,霍金喜欢打赌和预言,可能他希望人们珍爱地球吧

追问

哲学是不是很模糊,精确度很差?

追答

并不是,哲学原来是包括科学的,那时候并很模糊,现在不是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霍金说这话的意思是哲学家仔进行哲学思辨时对科学的吸收和借鉴太少了。但是哲学和科学本身回答的问题都不一样,而且科学不是万能的,即使科学变成万能了,哲学也不会死,因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顶多消灭了宗教而已。

拓展:

1霍金被认为是当今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曾语出惊人,预言地球200年内毁灭.因为人类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在未来两百年里,人类面临的危机次数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人类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2.霍金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多年来他全身瘫痪,仅凭一根手指通过电脑与人沟通写作,此次《大设计》一书是他与另一位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合写.英文版去年一问世便成为热门书;


3.霍金在书中提到了宇宙如何运转?现实的本质是什么?万物从何而来……科学家说得仿佛有条有理,我读来一知半解.读累了,走到小阳台,看着阳台外的小河流水缓缓流去,想着书中一些较为有趣的陈述,自以为是的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陈述仿佛还带着哲理.在“真实是什么”这一章节,霍金提出,意大利莫扎市议会曾禁止人们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因为圆形鱼缸会让鱼儿看到扭曲的真实.可霍金说,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有未受扭曲的图像,人类是否也住在一个大金鱼缸里,透过透镜得到扭曲的视野.反之,我们真的能够确定金鱼的世界观比较不真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6

20世纪的哲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分析哲学的出现彻底解构了西哲的本质——哲学的骨子只是为自然语言建了一个二阶语言库,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这些概念的用法而已。这个活动就像数学里做好前提假设,构建概念,建立二阶公式和讨论解题思路一样……本质上两者是类似的。但哲学构建的这个“库”以及对这些概念的逻辑推演,却是基于不精准的自然语言这个符号体系。其构建的概念、用法等等存在大量的逻辑错误。而数学语言由于非常精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甚至没有搞清数学符号和语言符号的相似性。而在我们解构自然语言的本质之前,哲学的本质是无法被发现的(你可以理解为,基于缺陷A而产生的错误B,在缺陷A被发现之前,错误B很可能无法被发现或是被解释)。

通过跨语言,人类发现并解构了自然语言的本质。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哲学的语言本质。当时的哲学界对这个结果是“十分震惊”的!因为它表明传统的哲学所做的工作不仅非常非常有限,而且还有大量的错误——哲学已经成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

而分析哲学却可以通过语言分析,更加准确地解构传统概念和其逻辑关系。这其中借助了大量的数学和逻辑学方法。20世纪分析哲学的大热,引起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在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哲学的本质”和“哲学没什么用处”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目前西方的哲学界除了研究点哲学史之外,都转而做起哲学以外的事情了。所以斯蒂芬·霍金知道这个事情,并用“哲学已死”来描述哲学的未来也是很正常的。哲学这尊泥菩萨连自身都难保,又有什么能力妄言干涉科学发展?

当然,由于真相会引起传统哲学话语权丧失,研究者地位下降甚至圈不到研究经费,所以国内学界对真相三缄其口、掖着藏着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3个回答  2020-05-26
哲学已死不是霍金说的,霍金在《时间简史》里反驳有哲学家提出‘哲学已死’现代哲学只剩下语言分析,这是是现代哲学的悲哀。哲学的发展落后于科学,用科学来研究世界的时候需要哲学来指导论证,特别是科学遇到无法突破的难点、质变时候哲学从另一方面引导功不可没,但今天科学上升到量子引力学说的时候哲学却没有跟上。
建议看霍金原著
第4个回答  2020-12-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