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清楚这个事,必须要先交代当年东北亚局势的三大历史背景:
背景一、殖民主义方兴未艾;
背景二、日本民族发展瓶颈;
背景三、苏联共产主义扩张。
谈“日本为什么侵华”这个话题,如果不从上述三大历史背景入手,则很难看得清楚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也很难理清那段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首先谈谈第一个历史背景:“殖民主义方兴未艾”。在当时,世界上有许多个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有驻军、有治外法权、有租界、有租借地、有许多铁路、矿产的经营权。日本是其中一个。在这一点上,当年的日本,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日本希望能将白人的势力,排挤出亚洲以外,这样日本就可以在“共存共荣”的亮丽口号之下,独占亚洲市场。
第二个历史背景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其民族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日本国土耕地不足、资源贫乏、人口膨胀、市场狭窄。尤其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使日本走入了“不进则退”的困境。于是,日本不但要拼命维护它在海外的一些殖民特权,而且还有意将它们扩大,否则无法维持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有理,而是说:人是自私的、贪婪的。中国人信奉“存天理、灭人欲”,可人家日本人不信这个。
背景三、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这个问题直接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防,构成了威胁。日本人当年的设想是:希望担当亚洲反苏联、反西方的先锋和盟主,并从中牟利,而要做到这一点,日本的双手必须要插到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之内(例如驻军、租借地),否则无法“完成历史使命”。我们可以说日本很霸道,但是它认为自己很“伟大”。
弄清楚了这几个主要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来具体谈谈中日之间的事情。中日交恶的事情,其实起源于东北。1905年日本打败俄国之后,日本将东三省大部分的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但是它也“继承”了俄国先前在东北的一些殖民特权:旅顺大连租借地、南满铁路、特定林产和矿产的开采权。日本也依照和清政府所签订的条约,派了一支日军部队驻守在南满铁道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关东军”。
日本为什么要大清国同意它“继承”俄国的这些特权呢?两个动机:经济、国防。从经济上而言,日本在东北取得了旅顺、大连两处殖民地。从国防上而言,日本的势力开始进驻东北,可以与俄国抗衡。
日本自从1905年取得了上述的东北殖民特权之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一直与它相安无事,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也没有挑战日本的这些既得利益,可是,蒋介石发动北伐之后,事情就糟了。
为什么呢?因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开始了“革命外交”、开始挑战日本的既得利益。国民党宣称要“收回东北一切国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换言之,国民党要把日本人从中国东北赶出去。国民政府不但这样说,而且还开始这样做。例如:修铁路排挤南满铁路、禁止东北人租地租房给日本人、抵制日货 …….
于是,日本政府开始和国民政府接触、谈判。日本希望维持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而国民政府则多次明确回复:坚决要收回。
这件事,有点像邓小平后来与英国谈判收回香港。但是,邓小平和英国谈收回香港,邓小平是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作后盾的。而国民政府当时扬言收回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国军有相应的实力吗?回首历史,这样做是否明智,也许值得再商榷。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个旷日持久的外交交涉期间(1928-1931),爆发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严重受挫。国民政府在此间中日交涉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日本军方开始有所抬头,日本军方暗地里决定:一旦时机成熟,则撇开日本政府,以铁腕手段,维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
就在此时,又出事了,1931年5月,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到中国兴安岭调查地形,被张学良的东北军逮捕、并枪杀、焚尸灭迹。这件事对日本人刺激很大、并加快了关东军密谋军事行动的速度。短短4个月之后,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举侵占了东北三省,并建立了一个傀儡国家:“满洲国”。当年的日本军阀,就是这样蛮横,一不做,二不休。
“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军阀为了维护满洲国的安全,试图将长城关内的华北广阔地带制造成一个“缓冲区”,史称“华北自治运动”。但是,日本军人在华北的这个动作,使国民政府判断为日本要“从北到南、逐步蚕食、灭亡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的各种势力,在这几年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挑拨活动。为什么?因为中日爆发大战,符合苏联的利益。
继而,爆发了真相至今不明不白的“卢沟桥事变”,至此,蒋介石认为“最后关头”已到,于是,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率部主动攻击上海日本租界的海军陆战队。至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