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简介 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姜太公钓鱼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末周初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扩展资料:

姜太公与周文王的故事:

周文王名叫姫昌,是商纣王属下的西伯侯,封地在岐山一带。他见纣王无道,决心起兵造反。但是,他觉得身边缺乏一个深谋远虑、运筹指挥的助手,于是是悉心查访,搜罗人才。

正是春光明媚的早春,周文王带了文武随从到渭水边游玩。花红柳绿,春草萌生,景色宜人。文王正在高兴的时候,忽然听见了远远传来的清晰的歌声,歌声唱道。

“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听那歌词,包含了商朝将要灭亡,乾坤必定更替,隐者避世逍遥的意思。

文王大为惊异,命左右把唱歌的人找来,只见那几个人是打渔的,就问道:“你们唱的是什么歌,谁编的?”渔民回答道:“我们是打渔的,不识字,哪会编歌呢?

这是一个叫吕尚的老翁,天天在渭水边垂竿钓鱼唱的,他每天唱这些歌,我们们听熟了,也都会唱了。”文王听了,心里暗暗佩服那位钓鱼的老翁,决定亲自拜访。

文王一行顺着溪走了一里多路,看见一个白发老翁正稳坐河边钓鱼,文王已经走到他跟前,只见老翁仍然专心垂的,旁若无人。文王看那老翁的鱼竿,真是有点奇怪。

一根长线上系着一个直钩,钩上也没有鱼饵,更奇怪的是,那那鱼竿向上翅起,鱼钩离水面悬空三尺,这样钓鱼,哪能钓得着呢?

文王欠身向老翁施了一礼。吕尚才握着钓竿说:“来者何人?”文王说:“我是西伯姫昌,今日出外游猎,听说你是一位贤才,特来拜访。”吕尚头也不扭。

说道:“你是出猎游玩,赏玩风景,并不是真的为了访贤而来。况且,我只不过是一个钓鱼的老朽,年纪已经八十岁了,还妄想取什么功名?我恐怕会妨碍你的游兴,请你回去吧。”

说完,收起起鱼竿,走进了芦苇丛中。文王见老翁在自己面前高傲自尊,更觉得吕尚是个气度不凡的人,心想,怪我还不够恭敬。我应该郑重严肃地请他,哪能借游猎之机把他带走呢。

于是,文王回去斋戒了三天。第四天,特地带着文武官员和车驾来到了溪。这时候,吕尚仍然坐在河边,唱着自己编的歌,那歌声唱道:“短竿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个知。

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原来,吕尚已经看清文王礼贤下士,极有风度,本想出来辅佐他。现在,文王二次又来了,吕尚的雄心壮志就要实现了。

文王见了吕尚,连忙施礼问候,吕尚慌忙答了礼,两人来到吕尚的茅屋,讨论起天下大事。里,生文王问:“现在纣王无道,民声沸腾,我有心兴兵伐纣,安邦立国,您您能助我一臂之力吗?”

吕尚说:“老臣不才,但已经看透了天下形势,有心为天下人民做些好事。我在渭水垂钓,并非钓鱼,只是想钓贤明君主。大王不嫌老臣年老贫寒。

两次相访,老臣一定舍生忘死,为大王效力。”吕尚接着分析了天下形势,劝文王再进步积蓄力量,争取民心,以待时机。

文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请吕尚上车,接回府中。此后,吕尚先后为文王和武王当军师,武王伐纣的胜利和平定天下建立西周,吕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西周间的一个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改革先驱人物。为求贤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为师。他以文韬武略,不畏天命、不惧鬼神、顺势进取,佐周灭纣。以首功封齐,创建了东方大国--齐国的千载业基,受到永世赞誉。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扩展资料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

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姜子牙 (中国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商周时期历史典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历史上真的有姜太公,其实他就是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

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扩展资料:

一、姜太公钓鱼简介: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二、相关背景: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

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

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ò)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姜子牙

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历史上真的有姜太公,其实他就是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

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扩展资料

姜子牙博学多闻,尽心尽力辅佐周文王成就霸王之业,周文王也认定姜子牙是个圣人,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姜子牙,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

他辅佐帝王,兴国安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多有建树。姜子牙建立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

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姜太公就下令斩首,以儆效尤,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不到几个月,齐国就被姜子牙管理的井井有条;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

不分亲疏,而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让齐国的国力强盛起来;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因地制宜,在不违背当地风俗的情况下,又能很好地宣传周礼的新制。

经过姜子牙一系列的改革,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2

姜太公历史上确有其人。

1、姜太公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

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2、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扩展资料: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

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

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

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

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