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清明的古诗或成语

如题所述

关于清明的古诗

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7、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关于清明的成语

1、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 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3、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4、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5、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6、光明正大

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7、明目张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8、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扩展资料:

传统食物

1、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

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此外,清明淮扬还有吃茶叶蛋的习俗。

2、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5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4
第3个回答  2018-04-0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