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看不懂繁体字?

如题所述

因为不了解繁体字的美。毫无疑问,简体字自有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壮大的土壤,但说起承载中华文化的意蕴、流传中华文明的内核,只有繁体字能做到。有史可考的繁体字有超两千年历史,用繁体字书写的古代汉语,代表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顶峰。再比如书法作品,不管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没有用简体字写的。比如“尘”这个字,简体字只能看出小土,而繁体字“尘”表示鹿群飞奔扬起的尘土,你就能明白这个字的创立起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5
书写方便简体字,省略快捷不是事。繁体用途是书法,探究索源必用它。音形意美繁不差,情感渗透神气抓。繁楷隶行过渡草,神灵活现不得了,繁体字保留了字的原貌,建议在大学时期开展繁体字的书法课程,不然文化的传承就没基础了,繁体字在初中就应该学习了解,但不做为考试,可以书法课上推广。
第2个回答  2019-07-04
通过字的逐步简化,人们都掌握了现代文字的写法。确实简单好记好写。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认识繁体字的老年人逐步的在减少。青年人很少知道繁体字的来历和演变过程。上学时老师也没教繁体字。对于繁体字的历史确实是受到了阻碍。
第3个回答  2019-07-04
简化汉字,初衷是减轻人们识字的负担,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认为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这种负担。试想,本来只要认识一个繁体字就行,现在却不得不认识繁体和简体两个字。特别是有些字简化得一点道理都没有,比如“产”,没有“生”怎么“产”,而且这个字越看越别扭,总觉得重心不稳,要倒了似的。还有人名用字,像钱锺书的“锺”统一简化成“钟”,程十发的“发”统一简化成“发”,李准的“准”统一简化成“准”,杨闇公的“闇”统一简化成“暗”等等,实在没有道理。
第4个回答  2019-07-04
因为很多繁体字,时间流转,大多繁体字不能认识。增加了阅读和书写的困难。加之现在学校教学都是官方规定的简体字。繁体字用的也会越来越少,按照中华有五千年的闻名历史来说,应该推广一些有代表意义的繁体字。把祖国的文明历史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