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地上建筑多以哪种材料建造?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的地上建筑大多利用各种木料,以斗拱、榫卯结构建造。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种种因素的毁坏,保存在地面上的早期(唐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物几乎绝迹,仅存部分建筑物的残缺构件,“唐以前的实物,现存的绝大部分都是砖石佛塔。我们对于木构的殿堂房舍的知识十分贫乏,最古的只到五台山佛光寺857年建造的正殿一个孤例”。唐代以后的古建筑遗迹也只有寺观、塔、石阙、石窟寺、桥梁等几类。由于封建统治者往往利用宗教作为争取民心、巩固政权的手段,因此,与宫殿、民居建筑相比,寺观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受兵火损毁较少。但寺观木结构建筑由于经常需要维修,甚至重修,古人在修复过程中又很少顾及保持原有建筑物的风貌,“重修古建,均以本时代手法,擅易其形式内容,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保持其创始年代,其中殿宇实物,则多任意改观”,因此,寺观建筑的科学研究价值并不是很高。塔、石阙只是整体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的塔是木结构建筑,因其易毁,后世多改用砖石结构,但依然仿木塔式样;阙多矗立在城市、宫殿、祠庙、陵墓前,是中国古代极具礼制性、装饰性的建筑,现存的石阙多与陵墓有关,表面雕刻精美的图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