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的三国名将及其事件

比如卫温出台湾等

  楼主,这东西太多了
  列举一二即可,三国志里的名将比《三国演义》多很多

  1丁奉
  丁奉年轻时就因晓勇作了一员小将,先后归属甘宁、陆逊、潘璋等人。丁奉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次都斩将夺旗,身负战伤,后来升为偏将军。

  [252年],孙权逝世,孙亮继位。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进攻东兴,吴太傅诸葛恪率军前去防御。诸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您亲自到来,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逃走。”唯独丁奉认为:“敌人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一定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能无获而反?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丁奉说:“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带手下三千人前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徐塘。天气寒冷下了大雪,魏军将领饮酒高谈,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令士兵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兵器。敌人发现后都取笑他们,并不做防备。丁奉率领部队奋起砍杀敌人,大破魏军先头部队的营寨,等到吕据等人的部队到来,一起击溃了魏军。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255年],魏将文钦来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接应文钦,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丁奉被封为安丰侯。

  [257年],魏将诸葛诞自据守的寿春向吴国投降,被魏军包围。吴国派遣朱异、唐咨等前去救援,后来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丁奉为先锋,屯住在黎浆,力战有功,升为左将军。

  [258年],孙休即位,与张布合谋,想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对他说:“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我想与将军一起杀了他。”丁奉说:“丞相孙綝党羽很多,人心叵测,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孙峻参加,雍陛下的亲兵杀了他。”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邀请孙綝参加祭祀,丁奉与张布以目示意左右亲兵杀了孙綝。丁奉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260年],丁奉假节并领徐州牧。

  [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率领各支部队进军寿春,做出以攻魏来救援蜀国的架势。不久,蜀国灭亡,丁奉引军退回。

  [264年],孙休去世,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皓为皇帝。丁奉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丁封给晋国大将石苞写了封信,又来离间,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

  [269年],丁奉再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晋国的谷阳。谷阳的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271年],丁奉逝世。先前,丁奉身份高贵,功劳很大,便逐渐骄横起来,有人诋毁他,孙皓就追究他上次出兵一无所获的责任,把他的家眷流放到临川。丁奉的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在丁奉之前去世。

  演义里他连配角都不配,游戏里他的武力只有60-70?
  实际上演义里他视吴国最大放异彩的武将,杀了张辽,雪战荆州,以三千兵大破魏军十万,手刃敌军两员主将。
  2。徐盛

  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盛 - 简明演义传记

  徐盛是吴国名将,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早期同丁奉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徐盛多有涉及,屡立战功。后期,徐盛成为驻防吴国东侧的大将,曾献策火攻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取得大胜。

  徐盛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3 东吴的魏延——朱桓

  曾经三合杀死魏国大将常雕,这个常雕据说武勇在王双之上,而 王双打的蜀国·····

  吴嘉禾六年,公元231年,也是孙权称帝的第九个年头,吴都建业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病人。即是濡须口都督前将军——朱桓。数月之后,朱桓“病愈”,归营。孙权亲自设宴欢送,席间,孙权问曰:“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朱桓豪气地回答:“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言毕,君臣欢笑。
  在这个时候,朱桓忽然举杯对孙权说:“臣马上即将远去,希望一捋陛下的胡须,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啦……”面对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将军的近似儿童般的要求,孙权却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轻轻地捋了一下吴大帝的胡须,然后笑着说:“臣今日可真谓:‘捋虎须’也……”这时候,五十五岁的孙权也象孩子一样地笑了。然则,这一捋,居然成了诀别……
  二年后,赤乌元年,濡须口督朱桓在全营忧戚中去世,年六十有二,从孙权领江东事起,伴随着孙吴的兴衰走完人生整整三十八年的历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深远的大事,一是曹操于官渡大破袁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二是有”江东小霸王”之称的孙策突然遇袭身亡,这个欲“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的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在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光辉的二十六岁生涯后,把孙氏的基业委托给了十九岁的孙权。孙权随即在师傅张昭的策扶下,骑上了马,案巡诸军,正式坐领江东。由于曹操当时在专注于北方的战事,所以对孙吴采取了怀柔的政策,表权为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孙权领将军位之后,一方面用张昭、周瑜、吕范主事,另外开馆纳士招揽俊杰,这个时候招揽到的当时比较有声望的鲁肃、诸葛瑾等,当然也包括了朱桓(见《三国演义》),且《朱桓传》里面有“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的记载,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朱桓是最早效力于孙权的那一班子人员之一。
  虽然孙权在形式上坐领了江东,但是孙策生前掩盖在其威力之下的诸样矛盾此时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江东“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总之,豪族不服,叛乱频频,加上天灾来临。这在朱桓馀姚长任上表现的也十分明显——“遇疫疠,谷食荒贵”“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朱桓首先“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鸠合遗散”,得兵万人(应该后来都成为了朱桓的部曲)安抚了百姓之后,在平叛之战里再显将威——“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在立下大功后,朱桓迁裨将军,受封新城亭候。(总体看发迹的经历和吴国大部分将领无二)。
  后来从孙权统治稳定了(插个话,最明显的表现是孙权讨伐庐江李术,李术在孙策死后不服孙权,接近曹操,后孙权发书给曹操,言必讨之意,随即大举讨伐之,曹不敢救,最终下其城,李术遭枭,全城遭屠,得部曲三万余)之后一直到袭取荆州,朱桓都没有什么表现,应该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负责了镇守后方的工作。但是孙权总算没有忘记这个最早投奔自己的老部下,黄武元年,吴濡须口守将周泰卒,孙权用朱桓代之。刚上任,魏文帝分三路伐吴,其中一路就由有“贲、育之勇”的大司马曹仁率数万众直扑濡须口,这个时候朱桓的情况,呵呵,看演义里面:“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晕,当时朱桓可不是什么风华正茂的小将了,而是四十四岁的人了(也算老将了吧),但是他的表现可丝毫不比那些斩将搴旗的小将们差。
  首先,曹仁扬声欲先取羡溪,朱桓遂分兵去羡溪助阵。兵未至,得报曹仁大军已至濡须口七十里之地,朱桓急令追还援军。但曹军业已逼进营砦,情势已达“间不容发”的危急关头。

  曹仁部署:以其子曹泰为先手,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州是朱桓所督守军部曲家眷所在之地,若此处失守对守军的士气打击可想而知;而曹仁自督万人,为后拒之势。而朱桓手中之兵,才五千而已。所以诸将无不失色,多有主张笼城待援者。朱桓一想,这不是找死吗?纵贼临城,下下之策也。所以持剑在手,声色俱厉地做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一番演讲煽动了众人的激素分泌,大家也都以为自己是刀枪不入的神人了,做好了思想动员后朱桓一方面偃旗息鼓,骄曹泰之军,又派将军严圭奇袭曹仁的中州别动队。
  曹仁果然中计,几乎部队没有什么防备就大大咧咧地开了过来,结果先手的宝贝儿子遭到朱桓的猛攻,收扎不住,自己把自己的营盘烧掉就跑路了;中州别动队更加惨,被打的哭爹喊娘,烧死淹死的海了去了!都督常雕被斩杀,王双被提溜了过来。就这样,名震天下的魏大司马就灰头土脸地败在了名不见经传地朱桓手下,怎一个郁闷了得呀。事后,孙权表其功,遂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后来,朱桓就一直作为孙吴政权的铁卫形象出现,在黄武七年,当时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好象听说鄱阳水贼一直受曹魏的收买,属于对吴战线的第二主力,不知道可信度如何)想为国效力想疯了,就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去勾引当时魏国的大司马曹休,对他眉来眼去的,写了著名的“七条投诚书”来表明自己的心意。曹休这厮头脑有点简单,就相信了他的鬼话,准备里应外合,一统江湖。后来魏将贾逵看出了道道来,就劝曹休表干蠢事,曹休将信将疑,就傻不等地又去问周鲂说你丫的是不是耍我呀?周鲂听罢大哭,说:“烈(曹休字文烈),我对你怎样你还不清楚吗?为了表明我的真心,我就血溅当场给你看!”说罢,就要拔剑自刎,曹休立刻将他抱住说:“鱼(周鲂字子鱼),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原谅我的不真心吧!”周鲂见这个呆鸟已经上当,干脆就把戏分演足了,把自己的头发割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头发在古代人心目里面可是神圣的,属于什么“心灵的瓦片”这一类的东西。曹休就完全掉可魂了,又把贾逵骂了一顿,天天抱着头发朝思暮想,混混又甜甜地睡去。那知道这多少根头发,就要赔上多少条魏国将士的性命!
  此年,魏大司马曹休率步骑十万,深入吴境,至皖城以和他的小鱼汇合,没有想到,那个秃头小鱼没有来,倒是来了陆逊、朱桓、全琮的十万军,夹石大战爆发。
  本来,曹休深入险地,不易回还,败局已定。但是,把这个战役打成一个击溃战还是歼灭战就成为了关键,在当时情况来看歼灭战是绝对可能的,曹休在上当之后还在死皮赖脸地硬撑,自恃兵强将勇,要和吴军决战,为了显示自己的神机妙算,还设了伏兵;而且石亭、夹石一带的地形正是口袋形,而且曹军不得地利,适合打歼灭战;三、当时魏军的援军还在夹石很远以外。基于“痛打落水狗,不搞费厄泼赖”的作战思想,朱桓在这里向陆逊提出了著名的“夹石作战计划”:“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定。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阨,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近取寿春,割有淮面,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在战术上就是要把曹休的路封死,搞个教科书式的包围歼灭战,玩残魏军在淮南一带的兵力;在战略上就是乘此机会把淮南拿下来,再以淮南为前进的跳板,北伐魏国。
  4魏延
  东汉末年是争城夺地,群雄竞起的年代,诸葛亮在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还算得上古代政治家中的高明者,然而比起同时代的曹操、孙权、刘备就差了一筹。诸葛亮在有生之年未能选拔和造就灿若群星的文武雄才来辅助和继承他的事业,固然这里原因很多,但就他在选拔人才上的求全责备、矩�偏颇是一个重要原因,结果使得西蜀的大小官员中谨小慎微的“老实头”居多,就是蒋琬、费�等人也是循规有余而才气不足,缺少进取精神。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刘备一生最突出地选拔了两个人,一是诸葛亮,一是魏延,而诸葛亮对于魏延并不怎么信任,似乎有点压制他。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魏延仍然忍辱负重在几十年的南征北战中出生入死,羌中败郭淮,入川夺取西蜀,南战七擒孟获,北伐任先锋,天水收姜维、射曹操、斩王双、死张合�,大战司马懿,惊退夏侯霸,街亭失守后力挽狂澜,等等。治军严明,“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几乎无恶仗不与,且每战必克。特别是他提出的奇袭长安的战略建议实属善远之谋,可惜没被诸葛亮采纳。假如按魏延“循秦岭而东”的战略放手去干,其前景是难以估量的。难怪魏延常叹息:“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
  其实我估计魏的统率是在五虎之上的,其他如关羽之辈简直就是界演义之名欺世盗名,关羽的成名战是水掩七军结果还是假的,反倒最后来个大意走麦城,不得不对关羽的率军能力提出质疑。其实关羽最垃圾。而且人品也不好。说说黄忠怎么说和他也有点交情,他呢怎么损人家的,说什么誓不与老卒为伍,这样的人也配叫武圣?
  5杨任杨昂,这两位誓张鲁手下能数的着的大将,又有谋略。打败过张合夏侯组合,单条夏侯30和不败,后来被夏侯是使诈杀死。可现在的游戏简直把两人忽略。
  6.郭淮
  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简明历史传记
  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历史年表
  郭淮祖父郭全曾任大司农,父亲郭缊曾任雁门太守。建安中期郭淮举孝廉,为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

  [215年],郭淮随曹操征讨汉中。曹操回军后,留夏侯渊守汉中,而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

  [218年],刘备进攻汉中。219年1月,刘备在定军山击败并杀死夏侯渊,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郭淮因病,未参加此战。夏侯渊死后,曹军无主,三军慌乱。郭淮和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为代理主帅,并协助他成功据守汉水,刘备退回。不久,曹操让张郃假节,以郭淮为张郃司马。

  [220年],曹丕即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与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关中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年10月,曹丕称帝,群臣进京祝贺,郭淮因病迟到,但因巧妙的回答未受责罚。曹丕升郭淮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其后几年,郭淮多次镇压羌族叛乱,威镇边疆。

  [228年],蜀军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高详守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攻打柳城,两处均告胜利。随后郭淮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氾,加建威将军。

  [229年],蜀军第三次北伐,蜀将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遭到诸葛亮主力的阻击,被迫退走。蜀军遂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231年],蜀军第四次北伐,郭淮奉命随司马懿防御蜀军。当时陇右缺粮,郭淮招抚羌人,恩威并施,调集粮草,遂解军粮之急,转为扬武将军。

  [234年],蜀军第五次北伐,郭淮随司马懿渡渭水据守,先后提出抢占北原,备守阳遂的优秀建议,因此成功防御蜀军。

  [240年],蜀将姜维出陇西,郭淮成功防守,之后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升为左将军。后又转拜前将军,仍为雍州刺史。

  [244年],夏侯玄伐蜀,郭淮为前锋。郭淮分析形势不利,及时撤军,才不至大败。回军后,郭淮假节。

  [247年],雍、凉等地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蜀将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郭淮、夏侯霸与姜维交战于洮西。姜维迁部分投降的羌胡部落入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魏军击平。其后,郭淮多次防御蜀军的北伐活动。

  [249年],郭淮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两州军事。同年,在与蜀军交战中击败廖化,俘虏蜀将句安。

  [250年],郭淮因前功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并进封阳曲侯,食邑共2780户,分出300户,封其一子亭侯。

  [255年],郭淮去世,被追赠为大将军,谥贞侯,儿子郭统继嗣。

参考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1
随便说几个吧。在小说里面,像徐盛、丁奉这些肯定登场了的,丁奉还是东吴后期的名将。

陆抗
在小说里稍微提及,电视剧里没有登场。陆抗官至大司马 、荆州牧,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数谏朝堂,厉众治寡、安平治乱,又言休养生息,以待时机。陆抗算得上是三国末期的军事战略家。

戏志才
小说和电视剧都没有登场,曹操早期重要谋士,195年攻打雍城的时候卒。戏志才死后,荀彧给曹操推荐了郭嘉。

钟繇
东汉和三国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曹操拜其为相国,曹丕登基官拜太傅,和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曾经给曹操献“假途灭虢”之计,逼反马超。

陈泰
小说里略微提及,电视剧没有登场。
陈泰祖上四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儒和名臣,祖父陈纪官拜尚书令,他的诗赋言论在《陈子》一书,《世说新语》里面也有他的很多记载。父亲陈群官至司空,是九品中正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是魏国重臣,也是曹丕的托孤重臣之一,他和满宠、蒋济都是我很喜欢的魏国人物。
陈泰是三国后期魏国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将,官至尚书左仆射。早期在雍州多次防御姜维成功。回朝廷后,负责选举任命官员。接着又迁调东线防御孙权,总督淮北诸军事。260年,司马昭弑君,陈泰为曹髦悲伤过度而死,可谓品清高贵的一代名将。
第2个回答  2010-08-10
高顺 吕布部将,“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 在吕布光芒下,依然耀眼。吕布最倚重的将领,位远在张辽之上,其部下号称陷陈营,是三国最有

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吕布死后,和陈宫一起殉主,是吕布集团很难得的忠义之士。只可惜跟错了主子。
演义里描写太少,疏漏的人物
徐盛

徐盛是吴国名将,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早期同丁奉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徐盛多有涉及,屡立战功。后期,徐盛成为驻防吴国东侧的大将,曾献策火攻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取得大胜。
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名将,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
第3个回答  2021-02-17

趣味历史:三国演义中被低估的武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