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鱼谈炉石 比赛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

如题所述

以下为小鱼鱼微博原文:

1.炉石顶尖选手个体之间没有差异性。因为由于A选手打B选手和C选手打D选手本身对观众的体验感是几乎相似的,因为在一个信息充分沟通的社会,大家对于最强套牌的认知会有共识,而当这些最强套牌成为操作要求并不是很高的时候,选手在比赛中也更难展现出他们的操作能力,那只能让比赛变成趋同化,同样的东西看多了,观众自然会感到无聊。
炉石顶尖选手之间当然是存在差异性的。烧绳coach爱控制爱到三年下来一盘动物园都没打过,太子一段时间不玩冰法就手痒,Firebat敢组敢用黑科技、酷爱快攻,神经刀Purple想象力更丰富,黑科技本尊成龙更是天马行空,小胖专精控制类卡组的创新,Xixo无人能及的毒瘤产出率,狗哥对贼的专情和提交卡组时的任性,JJ对高随机性卡牌的厌恶、卡卡不秀组合技卡组就浑身难受……给我一份本座杯的选手名单,我还能继续如数家珍下去。这还没算上那些还没有在一线赛事中出过成绩,却被无数获奖感言提到过的Laughing、NB、saiyan、BB军师、牧神等等以差异性闻名的业内大神。以小鱼鱼的身份,完全应该比我这一介看客更熟悉他们每一人才是,那他何出此言?
并且,烧绳coach打太子,和Purple打狗哥,这两种对局对观众来说体验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不光是因为这四个选手本身的打法风格不一样,构筑风格不一样,国外的解说们在解说这两种对局时也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熟悉这些选手的观众本身在看比赛的时候也会带着不同的情绪和期望。
国外选手在这种差异性的前提下,哪怕“对最强套牌的认知会有共识”,也不会带出千篇一律的lineup,不会打出千篇一律的比赛。即使这些差异性全都失守,即使所有人都带了一模一样的lineup——这种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国外和国际比赛也还有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足够专业的解说。他们会,也确实能够用三寸不烂之舌把比赛解说出高潮和趣味。
然而,如果把小鱼鱼的那段话放到中国地区的语境下,那就显得通顺得多了。我可以做到对国外选手如数家珍,而每当我把视线转移到国内时,头大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应该去了解谁?应该去看谁的直播?他和其他选手/主播的差异在哪里?如果我要去采访他,我应该准备怎么样的问题,才能显得我的采访显得有深度,而且是专门为他而设计的?
我对国内炉石的不了解绝不是因为我之前在外留学就没有关注国内。虽然我看Twitch,看Youtube,但我也看HTS,也看NEL,也看中韩,我甚至看了中国vs东南亚——连comm一个表情吓得对手愤怒打掉自己圣盾的事我也知道。但我对中国选手之间的差异确实所知甚少。
我曾经相信太极剑的最爱是盗贼,我曾经相信爱陈潇的本命是火妖法,我曾经相信领我入门的恩师华佗一直会是技术流主播,我曾经相信夜吹和莫言能在镜头前一直保持住他们的桀骜不驯。
在今年中欧开打之前,我曾经想过要去Reddit上开一贴,向国外观众介绍一下中方的8位选手,结果我想了又想,实在是想不出怎么样才能言简意赅地把他们每一个人刻画出来。后来DTwo替中国做了这件事,结果连这个观察并解说了几百个小时中国炉石比赛的他,也只是从整体水平上给了一些诸如“好”或“不好”的笼统评价。

那我对国外选手的了解又是从哪来的呢?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消息渠道,开篇那些信息我全都是从各大比赛的解说里以及偶然的一些直播和节目中听来的。而当国外的解说——无论是专业的解说还是客串的职业选手——为了把比赛说得精彩、把选手包装出差异性而绞尽脑汁地做功课、想说词时,国内的解说却每每用运气和神抽来解释比赛的进程和结果。
以刚刚结束的中国区夏季赛八进四的对局为例。第一场,冰炫火妖法打修行动物园,在倒数第二回合选择把术士打进7血的斩杀线,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了对面的场攻,为下回合神抽火球/大火把翻盘创造条件,解说明明可以分析强调一下冰炫尽人事的一面,为什么仅仅夸大了听天命的一面?第二场,张博超生德打武藤游戏亡语骑,最后关头正是靠前面从神像里选择的咆哮完成了斩杀,解说也明明可以多提一提这个尽人事的一面,为什么又只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萨隆身上?
正如Frodan在最近一篇博客中所言:
如果我们把选手说得互相之间都是55开,把他们的操作说得都一样好,那观众会怎么想呢?无非是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走运罢了。

事实真的是中国解说呈现的那样吗?运气真的大到左右比赛了吗?并没有。非但没有,炉石的运气成分自退环境以来已经降低了很多了。
每次欧美洲HCT线下赛开打前,官方一公布选手牌表,saiyan就会召集他的小伙伴们(JJ、Crane、Rdu、狗哥等等)直播预测一下比赛的走向。上个季度他们先是预测对了太子,因为太子不仅在水平上碾压其他选手,他的lineup也是有优势的;如果你觉得预测对太子这种大神夺冠不算什么,那么一周后的美洲区八强就全都是路人了,saiyan他们又精准地分析出Cydonia会夺冠。
除了这两次以外,冬季赛冠军Naiman、Amnesiasc、DDaHyoNi,春季赛亚太地区冠军HandsomeGuy也都是凭实力夺的冠。中国地区出线的Breath和JasonZhou同样也是论实力夺冠不意外的选手。
再来看第三方赛事。三站Dreamhack,职业选手次次占据第二阶段淘汰赛的多数并保住两次冠军(Rdu和Chakki),仅有一次被路人Evangelion突围成功;中欧对抗赛,弱鸡确实爆冷夺冠,但小组出线情况依然是他和风头正盛的JJ、主场作战的Kolento和卡卡1比3的差距;StarLadder世界总决赛,中外解说一致看好的Xixo、谢帅和Naiman不负众望地进入了最后的四强,并由当时的Gosu榜榜首Xixo夺冠;本座杯四强分别是烧绳coach、太子、Naiman和成龙,并由烧绳coach令人信服地夺冠。
在8次官方比赛和6次第三方比赛中,仅有Cydonia、Evangelion和弱鸡三位选手爆冷夺冠——这还是把弱鸡算在爆冷里,还算上了4场退环境前更毒瘤的时期的比赛数据的。我想,这个比例已经足够说明今年以来国际级炉石竞技程度不断突显的趋势了。在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实力更强的选手拿到了冠军。他们要么在构筑上体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水平,要么在实战中保持了比别人更低的失误率,这难道不正是展现了他们的能力所在吗?
说到赛事,那我们刚好接着看下一点:
2,炉石赛制问题。征服赛制本身是希望选手尽量能掌握自己更多套牌的能力,但是由于这个赛制本身的问题,变相鼓励大家尽量带风格一致的卡组,进一步降低了比赛中卡组的多样性。因为我并不需要一个特殊的卡组去counter对手的卡组,我只需要关心我尽量带上最可能获胜的卡组即可,但我这里并不是说last hero stand(我们俗称kof)就一定比征服好,但是赛制上打了两年的征服是不是也让观众和选手都太疲劳了。
[注:正确名称应该是Last Hero Standing]
我完全赞同小鱼鱼对征服赛制的看法。对比kof,这确实是一个技术含量更低的赛制,炉石比赛精彩程度也肯定会因为,甚至已经因为征服的垄断而下降。但我还是之前的那句话:相比国际大赛的格局,征服垄断的现象在中国严重得多,因为国外除了官方的征服赛事外,非征服的第三方赛事也健康地共存着。
官方执意采用征服模式可以有官方的理由。比如说,征服模式门槛更低,路人选手走出王者之路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炉石赛事吸引新选手入圈甚至间接地吸引新玩家入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不管这种做法的副作用有多大,这只是HCT这一个比赛而已。重要的是,暴雪官方并没有强迫所有炉石比赛都得用征服。
于是我们看到了坚持瑞士轮、坚持kof的Dreamhack,也看到了同样坚持kof的本座杯。这些不走正统路线的赛事不仅成功活了下来,还活出了一片风采,圆满地扮演了第三方赛事的角色,填补了官方比赛留下的空白。HCT搞征服,大家看厌了,那他们就搞kof;HCT搞积分海选,结果选出来的知名选手寥寥无几(这可并不说明炉石职业选手是个笑话,概率之低本来就摆在那里),那他们就重新拾起一度饱受争议的邀请制或半邀请制;HCT出于政治正确和公平性,必须以世界各地区为单位,保证全球各地的存在感,第三方赛事则没有这种顾虑,可以完全按照咖位和技术来。反正再不济也还有哀绿和Terrence。
当暴雪第一次出面表示他们不强制规定所有人打征服时,质疑的声音确实是此起彼伏的,毕竟大家都怕没有正统出身的比赛会被冷落。到了今天,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听到过类似的话了。
所以,如果小鱼鱼认为征服的泛滥是整个炉石的问题的话,我是不同意的。国外的第三方赛事已经用实际行动撼动征服的垄断了——本座杯的直播人气完爆、碾压、完胜了HCT,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年所有HCT巡回赛在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加起来还不如区区三天的本座杯;再往前说,去年的ATLC也是如此。诚然,它们的成功不一定是赛制带来的,也许因为这些比赛而欣赏kof的观众只是少数,更多的人看这些邀请制的比赛是为了追星,看八卦……但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这些第三方赛事至少证明了非征服赛制是可以有的。
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比赛对更广大的国内观众来说太遥远了。

那么中国的第三方赛事呢?我知道有HTS,但由于直播平台的限制,它的影响力小得可怜;我还知道有和StarLadder合作的i联赛,奖金池全球瞩目的WCA的预选赛,还有听到过名字的G联赛……它们的消息都去哪了?为什么不请媒体报导?它们的赛制也是喜闻乐见的征服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没有厌倦了征服的观众去捧场?如果是,那它们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
而且——
退一步说,即使是在征服的框架中,比赛就注定会是“趋同化”的结果吗?并不一定!正是因为征服4ban1趋同了,所以现在有了征服5ban1。自从HCT在线下赛阶段采用征服5ban1后,并没有出现过lineup大面积雷同的现象,这恰恰表现出“大家对于最强套牌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共识。没有达到的共识不仅指在第五套牌的选择上的分歧,也包括调整禁选策略的可能性。
StarLadder期间我就此采访过三位英语解说:
Bennidge:讲道理,炉石也该快要迎来下一个版本了,那通过这次古神版本末期的比赛来看,我们摸透这个版本了吗?现在的环境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了吗?
Frodan:没有。稳定是挺稳定了,但这不代表我们已经摸透了一切。我们总是以为我们摸透了环境,不然也就不会有卡组能成为比赛的主流,但假如古神是炉石的最后一个版本了,我们也还是有演化空间的。这个空间说大也不大,但挤一挤也还总是有的。两周前我们还觉得猎人要崛起了,人们纷纷吹它进了T1,结果现在又一致觉得它不行了。德鲁伊也还在崛起的过程中,大家现在又觉得德鲁伊在这个赛制里是最强职业了,而以前我们还以为它很弱。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Firebat:哪几个职业强倒是摸透了,但从过去的几周来看这几个职业具体哪个形态更好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仅就这次比赛来看,同一个主流套路也能有好几种不同的黑科技带法。所以我不觉得有人已经完全吃透这个版本了,不过在大方向上确实是已经定下来了。
作死帝:这些单卡的取舍还是挺耐人寻味的。这些构筑上的差异对观众来说还不太明显,比如说德和术士具体差了哪张牌,要是它没被摸到的话更是如此。在竞技选手这个层面上,正是这些取舍让这个游戏保持了趣味。

那么又有问题来了:国外即使是征服的比赛,也并不全是打脸萨/动物园/龙战/超生德/火妖法,而且其实国内也不全是这样,夏季赛上确实有贼,确实有骑,那为什么小鱼鱼和夏季赛的解说们都只拿雷同的那部分说事?难道对他们来说——或者对中国职业圈来说——在4ban1到5ban1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值得研究的东西吗?还是说,研究是能研究,但并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
这就要说到最后这点,同时也是最trigger我的一点了:
3.更深层次的讲,炉石正在面临一个潜在的内容匮乏危机。玩家和主播在古神版本之前抱怨了很久我们没有新内容可以播,但是古神版本之后我们不久很快发现又没有新的卡组可以玩了。我们虽然有可预见的一年三次的更新,但是我们更新的只是几十张卡牌或者上百张卡牌而已,残酷的现实是在一个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共享时代,玩家消费这些新内容的速度正在越来越快,从以前的1,2个月可能缩短为新版本发布后的2,3个星期。当玩家渴望的是更多的玩法和更多的内容时候,我们的天梯模式两年没更新了,我们的竞技场模式两年没更新了。我们什么时候能有死亡骑士和武僧?我们有没有橙卡的法术?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个强力的新机制?这些诉求其实一直玩家心中蔓延,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耐心打完英雄模式的冒险模式,还有多少人玩三盘以上的乱斗模式?暴雪非常担心炉石新玩家准入门槛,希望炉石能吸引到更多新玩家的加入,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有新的令人震惊的内容,很可能将来会面临老玩家流失的速度大于新玩家的涌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