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传和后天的角度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静”,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表现在时间的早晚上

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优异的能力。比如,有的小孩3岁就能够准确的分辨出乐器的高音,有的则一直到成年之后,对音乐的辨别力和感受性仍然极差。再比如,我们称之为“人才”早熟的现象,自古就有。王勃6岁作诗、曹冲称象等故事都广为人知。

可是,也有一些人到了很晚才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比方说爱迪生小学才念了6个月就退学了,由妈妈在家里教他学习。可是因祸得福,爱迪生最后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还有“相对论”的缔造者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也被老师称为“不会有大出息的孩子”。谁曾想爱因斯坦最后的成就远远超出老师的预期。

知道了学习能力的体现在时间早晚上存在差异,那么家长就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过于苛求。

(2)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还表现在类型的不同上

就像大人的能力各有千秋一样,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对听过的事情记得特别牢,而且能说会道,我们把这一类孩子叫做“听觉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对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对图形、表格之类的提示非常敏感,喜欢从事手工、画画等操作性活动,我们把他们叫做“视觉型”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活泼好动,运动能力较强,在动作能力的发展上表现优异,这一类孩子则属于“运动型”的孩子。

当然这些所谓的类型主要是指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发展具有相对优势而言,并不是完全绝对的。但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差异是确实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能力会存在差异呢?

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受遗传、环境、后天教育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的。

布沙尔(Bouchard,1995年)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年,环境因素是造成个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在1~6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发展又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口语能力、自我意识、躯体功能等方面。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遗传因素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而这些差异又决定着大脑皮层分析与整合,进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但是,斯图尔特(I.Stewart,1998年)和费舍(Fisher,2006年)提醒我们:孩子的发展不仅依赖于遗传,还依赖于孩子的经验和对经验运用的能力。这说明了在孩子学习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上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为1:1。

总而言之,遗传因素对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不能决定学习能力发展的现实性。决定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其中家庭教育起着主导性作用。只有父母既给了孩子好的遗传素质,又给了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