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如题所述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所谓“修养”是指: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如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等。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取得。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如此,自己的修养才能得到完善。就如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理解。修养=学识+见识。学识,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的间接经验。见识,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格局,也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形成的直接经验。修养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从这两个维度一看,便清晰了。
第2个回答  2019-06-25
我对“修养”的理解:修养一般是指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就是人在个体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成的境界。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古书《周易》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3个回答  2019-06-25
修养主要跟个人的性格、观念、行为举止有绝对关系。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反应出内心深处的内涵和魅力,不谈修养而修养自然,自自然然的。对人和气,一视同仁。跟自己行为观念不一致的,微笑保持距离就好;跟自己内心深处有共鸣感的,可以进一步深入交往,推进,一切自然,一切随缘。绝不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观念和行为的行为与语言。
第4个回答  2019-06-25
有一句这样的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不知道谁说的,但是看朋友圈时发现有好多人在转发,在某些公众平台也见过。句子比较长,却有一些哲思。如若类似于“皮皮虾”、“蓝瘦香菇”之类的句子一般简短,或许已经火了。但是网络上能火的,往往是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值得玩味和思考的,一般火不起来,现在的人们都懒得去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