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古镇最好玩啊

古镇名字和相关类容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磁器口,以出产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人事有兴衰,山川有沧桑。

  长盛之后的磁器口,自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后便开始被冷落了,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据说为了保存这片蕴藏丰厚历史和文化的遗迹,拟采取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于是古镇再现辉煌为期不远了。

龚滩,是乌江流域上的著名险滩之一。地处重庆酉阳西部,与贵州沿河县邻界。据史书记载,此滩是由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酉阳山洪暴发,凤凰山垮岩,堵塞乌江河道而形成的陡滩。龚滩西岸,悬岩高耸,直插云天,悬岩之上,鸟语猿啼,古木森森,有名的蛮王洞就在其间。东岸坡势较缓,龚滩古镇,即座落其上。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公路蜿蜒,直上云天,镇上有明清古建多处,其中川主庙、三教寺等,较为有名。复有众多古碑,原貌犹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碑,有倒刻无量佛碑,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的"第一关"双钩题刻碑,至今仍完好无损。有旅游价值的还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沟十三桥和五十年代兴建的一度称冠世界的龚滩大石拱桥等,为龚滩这个地方增色不少。
为什么要取名为"龚滩"呢?
有人说,是因为这个滩的东岸居民,姓龚的人特别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龚滩。也有人说,无论过去和现在,这里姓龚的人家都不多,显然龚滩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对"龚"字另有解释。说是"龚者大也"。龚滩就是大滩。这种说法,考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
还有人说,龚滩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领,因避难,逃到夜郎与黔地接壤的乌江大山之中定居,为了避免暴露贵族身份,就隐姓埋名,改"共"为"龚",取意为"共氏的后人,都是龙的后代。"龚姓居住于乌江滩旁,故称龚滩。此说是否正确,也难判定。
民间还有一说,就是乌江与阿蓬江,是由大小两条龙共同开凿而成的,乌江为乌龙前进的路线,乌龙体大力猛,它由黔东北向川(现重庆)东南前进,经过很远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为阿龙前进的道路,阿龙体小力弱,在川东南行走不远,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与乌龙汇合了。这两条龙会合之后,就共同努力,奋力越过了川黔交界处的峡谷,形成了一处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险滩。人们就称之为"龚湍",又称为"龚滩"。说明这个险滩,是由两条龙共同开成的。这一传说给龚滩名称的由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龚滩这个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军事要地,如今是渝、黔两省水路运输的动脉和纽带。龚滩上面的龚滩古镇,历来是万商云集的要埠。古代是川盐重要的水上转运站,如今水陆交通更为发达,车船如织,百业俱旺,古镇换新颜,成了党代渝黔边陲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地处酉西边缘;居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北测,隔乌江与贵州省相望。数百年前的一天,西江边陡然山崩石飞,巨石隆隆倾砸入江,滚滚乌江一时惊涛裂岸,乱石穿云,千里航道转眼被拦腰截断。一块块石头,一堆堆暗礁密布由在两公里长的河道上,形成了一个白浪乱滚,礁石狰狞的滩,这就是龚滩。龚滩古镇最著名的两大奇绝是吊脚楼和青石板街。龚滩吊脚楼从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其中不少已饱经乌江风云,人世沧桑,不少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其经久耐用程度与现代建筑媲美。古镇吊脚楼还颇含艺术与文化品味,如西望牛郎山的织女楼,数吨重的鸳鸯楼,亭台楼阁式的绣花楼等,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到此一游时,用了"琼楼玉宇"来赞赏它。
龚滩镇的另一奇绝是一条青石板路,长达两公里的老街,全由一块块青石 铺成。青石年代古远。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脚、草鞋、布鞋胶鞋、皮鞋踏磨得光滑玉润。青石板街居然可坐、可行、可卧而无需担忧一身尘土。走在这绝无车踪喧哗的石板路上,应接沿街翘角飞樊檐犬牙交错临空扑来,其间有摩崖石刻"第一关"七百余年的"四方井"。一种悠远古朴的历史回归感和传统文化的浸润感由然而生。据专家考证,此石板街是长江沿岸目前保持最完整,且极具观赏价值的石板街,难怪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多次到此摄外景。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座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O米,最高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门乃9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该镇是旧重庆通往华蓥故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昔日商贾云集,商 贸繁荣,名播川陕湖广。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市情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古镇依山傍水而建,立于镇外,极目远望,可见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境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桶树疏密相间。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呈巨大的伞状遮天蔽日,掩映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舍、民居小舍的后门,间有小石梯与河滩相通,供人们下河取水、浆洗……、一座长条青石的小桥跨水横亘,连接着镇外的通道。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古镇正街街道,用青石铺筑而成,顺黑水滩河长约400米。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林比,店铺建筑多为木竹结构,皆以木斗为骨架,或以木板为墙,或以竹编篱笆糊粉为墙。屋顶多为硬山顶或悬山顶,茨瓦素墙,简陋中透出清新、素朴的气息。有些临街而筑的小楼,底层空间开敞,多为店堂。上层宅楼呈吊脚式楼,悬空依柱而筑,既节省了街道路面,又达到了"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设计效果。毛前端的花窗与栏杆均雕饰古雅,极富情趣。花窗装饰或为几何纹样.或为花卉、果实图案,一览无余;凭栏远眺,东有石佛寺,西有龙兴寺,南有响水寺,北有天皇寺,远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在老街中部,一幢名为"九合栈"的木造楼宇格外引人注目。此楼拔地而起,在古镇房屋中似鹤立鸡群。楼高三层,底层大堂开敞,中有楼梯引向天井般的中堂,中堂前部为回廊楼阁,左右各有扶梯通达上一层楼阁。楼阁花窗与栏杆层层均有木雕装饰,装饰图案精巧别致,华丽富贵。转过横街,空间高朗开阔,这便是古镇的公众集合之地--禹王庙与戏台。禹王庙为一纵向木穿斗大堂式建筑,灰瓦粉墙,朴素大方。堂内曾供禹王牌位与塑像。禹王宫前是一古色古香的戏台,戏台上层空间开敞,四周梁柱间饰以雕刻精美的古代戏剧图案,戏台下为暗层,专供杂勤之用,节庆之时,周围乡邻与来往客商云集于此,看戏娱乐,热闹非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磁器口 这个是在重庆应该是最出名的了 但是除了磁器口 重庆还要很多的古镇的
像荣昌就还有一个 古昌 也很好玩的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