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降价15%,12月猪价、粮价下降,部分农民养老金上调,啥情况

如题所述

猪价系统显示,2022年截至目前为止猪价的最高点在10月23日,因为猪肉价格的涨跌往往会滞后于猪价变化3-4天的时间,所以猪肉的年内最高价出现在10月27日,当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5.3元/公斤,后续随着猪价的回落而持续回落。
目前猪肉平均价格在30.13元/公斤,相比年内高点下降了1成5左右,也就是15%左右。
猪肉价格能有这么大降幅主要还是因为11月和12月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
猪价的回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猪肉消费不利。
因为11月和12月的第一周,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延续之前的防控方式,各地封控影响了猪肉的餐饮消费。
另外,11月整体温度偏高,南方腌腊一直没有启动,而且猪肉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也限制了猪肉的消费。
终端猪肉走货不畅,屠企压价刺激上量。
另一方面是生猪供应的大幅增加。
受下半年猪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养殖端过度看好年末猪价,大量猪场挺价惜售,据统计,9、10月份有2%-30%本应进入屠宰场的猪进入到了二次育肥猪场。
另外,12月和11月对应的6月和5月的新生仔猪数量处于高位,彼时温度适宜,仔猪成活率高,使得标猪供应处于高位。
在供应端明显增加,消费端却持续低迷的影响下,猪价持续大幅回落。
进入12月之后,虽然温度下降,叠加猪肉价格的下滑也在一定程度刺激了腌腊的启动,怎奈猪价的两个利空因素影响更强,猪价持续回落。
利空一、虽然各地疫情防控已经全面放开,但因为近期高烧人员较多,大家反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安全,外出吃饭的人更少。
叠加学生提前放假,农民工提前返乡对猪肉集中消费的影响,总体猪肉消费相比11月份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反而处于下滑状态。
利空二、生猪供应量的增长。
据统计,今年11月份我国生猪屠宰量为106.89万头,而11月25日到12月7日国内样本企业生猪屠宰量增长22.52%,由上周的13.7万头增长到16.8万头。
生猪屠宰量增加就意味着猪肉供应的增加,在供增需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猪价势必延续11月的下滑状态。
对于后续价格,目前业内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市场上依然还有50%左右的大肥没有出栏,今年春节时间较早,留给市场消化大肥的时间短,加上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猪肉消费的增长很难发大力,所以猪价大概率持续回落。
另一种说法认为后续将会有疫情稳定后的报复性消费,春节、元旦节日消费,猪肉降价后的腌腊消费和囤肉消费等利好的叠加,而且目前还没有到屠企的屠宰高峰,所以猪价还有上涨的可能。
笔者认为,后续猪价其实无需纠结还有多少大肥,还有多少标猪,仅需看消费的恢复程度就可以,所以后续养殖户应该时刻收藏猪肉消费的恢复情况。
粮价回落
相比于11月份,12月的小麦和玉米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目前山东地区的小麦价格在1.61-1.645元,河北地区的小麦价格在1.62-1.645元,河南地区的小麦价格在1.605-1.635元。
山东的玉米价格在1.43-1.555元,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在1.39-1.495元。
粮价的回落主要有如下几个逻辑:
1、交通运输恢复之后,小麦和玉米运输顺畅,企业到货粮源增多。
2、随着价格上涨到基层农户和贸易商的心理价位,市场小麦和玉米上量增加。
3、不论是面粉,还是淀粉,市场消费均呈低迷状态,对粮价的支撑力有限。
接下来,小麦和玉米均有一定的利好因素,二者的价格也有望止跌回稳,甚至迎来小幅回弹的行情。
小麦方面,随着春节的临近,面粉需求旺季到来,有助于带动制粉企业开工率的回升,小麦需求增加带动麦价上行。
供应端方面,当前小麦基本集中在贸易商手中,近期小麦降价再次激起了贸易商的挺价意愿。
玉米方面,后续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有春节前备货需求,近期各地疫情的反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玉米上量,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倒挂,影响东北地区玉米南下。
农民养老金上调
进入12月份之后,陆续有地区宣布上调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比如江苏镇江在12月份宣布二次上调当地居民的基础养老金,调整后变为243元/人/月,上涨幅度为13%。
再比如浙江湖州,12月份将当地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从290元上调到320元。
更让人高兴的是,12月份,部分农民还能补发一笔钱。
这笔钱是一些地区基础养老金上涨后补发前几月的差额的钱。
比如江苏镇江就可以补发前11个月的差额,总共能补发168元,浙江湖州会补发前11个月的差额330元,而山东滨州补发5个月,每个月10元的差额,就是可以补发50元。
因为不同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有差异,今年上调的幅度也有差异,再加上补发的月数也有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补发金额也不同,农民具体可了解当地在12月份是否有上调基础养老金,如果上调上调了多少,具体会补发几个月的,然后收藏这笔钱有没有随着12月的养老金一起发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