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哒”、“好呢”、“好滴”、“好哈”。?

如题所述

这是有多食古不化才会把这种超级萌的语言表达,说成是“文字讨好症”。
所谓文字讨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使用“您”这个称谓。
什么情况下用“您”,领导、老师、上级、老板,而且通常是跟你很不熟悉的这些关系角色,才会动用到“您”这个称谓。
证明你跟对方的地位已经不平等了,需要通过使用“您”这个称谓试图让对方留意到你、关注到你。
当然这个称谓一出,你跟对方的交流也不可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你需要整理好措辞,生怕说错一句话。
“好哒”、“好呢”、“好滴”、“好哈”。
在这些语气助词出来之前,我们只有“嗯嗯”、“好的”、“收到”
其实,差别就一个字,回复“好的”,给人感觉跟“收到了”、“知道了”、“哦”差不多。
我看不出你究竟是很不情愿地答应,还是满怀欣喜的回复,又或者无所谓式的敷衍。
就好像我给平台编辑的留言:
“某某,文章写好了,上传好了,你到时抽空帮我看下哈。”
“好。”
这个“好”,究竟是“知道了”、还是“哦”、还是“我会帮你看的”、还是自动回复。
分辨不清楚。
“好哒”、“好呢”、“好滴”不仅表达着一种软萌的表情,而且隔着屏幕你能感受得到对方回复你的心情至少是愉悦的。
同时,你能确定,对方对你吩咐、通知、交代的某件事,至少是认真地,愿意去执行。
我在知乎上创作,很多时候都需要跟平台的编辑沟通。
大家在网上互相加了好友,互不相识,谁也不知道谁的性格怎样、是不是好说话,好脾气。
怎么破冰?
很多时候都需要依赖这些语气助词,帮助双方拉近距离。
一句“好哒”、“嗯呢”、“康康”,都在试图跟对方表达,我愿意跟你交流。
我们可以跟普通朋友一样聊天,不必有拘束感。
哪怕是一个男生,跟我交流的时候经常使用“好哒”、“好滴”、“好哈”这些词,我不会感到对方交流很肉麻,反而会让我们在交流中消除掉一些意见的冲突。
这其实是现代社会,大家越来越趋向于网络交流,一种更加能够拉近彼此交流距离的辅助语言罢了。
就好像,当你尴尬的时候,你发“好尴尬”三个字有冲击效果,还是直接发下面这个图更有喜感:
就好像,你想表达很无奈、很无语的时候,你是直接写“唉、真无语”,还是直接发下面的图,让人感到更舒服,更人畜无害:
当你对一件事、一个观点表达质疑的时候,你直接说出来“我反对”,还是用下面这个表情包,会更合适,更温和一点呢?
正是有这种可爱的昵称、萌软的语气助词,还有带喜感的表情包,互联网上面的交流与合作,才会变得更加顺畅、无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