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考研失利的毕业生?

如题所述

考研失利对毕业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挫折和失望,但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待这种情况:
1. 探索其他发展路径:考研失利并不意味着毕业生没有其他发展机会。可以考虑探索其他职业发展路径,如就业、实习、创业或继续深造等。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和方向。
2. 总结经验教训:考研失利可以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机会。毕业生可以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思考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3. 寻求支持和指导:在面对失利时,毕业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老师或职业指导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可以提供鼓励、建议和资源,帮助毕业生重新调整心态,寻找新的机遇。
4. 重塑目标和规划:考研失利也可以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的机会。毕业生可以重新评估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重新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
5. 增强竞争力:考研失利并不意味着不能再次尝试。毕业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参加培训课程、获得实践经验、积累技能等。这样可以为未来的考研或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考研失利并不代表个人的能力和价值。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和失败,关键是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勇敢地继续前行。毕业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寻找新的机会和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冰启
好一番困窘折腾,无锡学院商学院毕业生姜永琦(化名)的去向终于定下来了。姜永琦报名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乡村振兴计划,凭借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将赴无锡市锡山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今年毕业生群体中还有不少“姜永琦”,他们来自困难家庭,大学4年成绩优异,能力突出,但由于考研失利错失招聘黄金期,陷入了就业差、就业难的困境中。(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毕业生考研失利后陷入就业困境,已成为一个亟须破解的特殊难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把考研作为毕业后的出路,其中有相当比例的考研生是在考研失利后才开始择业,而此时已经过了应届毕业生择业的黄金期,他们也就成为应届毕业生中就业十分困难的群体。
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考研规划,不能都挤上“考研独木桥”;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也不能“破釜沉舟”,以断掉自己就业后路的方式逼自己考研“上岸”,而需要在准备考研的同时,规划自己的择业与就业。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根据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研生中有330多万考研失利。其中,有一部分考生会准备再次考研,但就业会是大部分考生面临的现实选择。哪怕就是准备再次考研的学生,也需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而不是完全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持。
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受“应试考研”影响,不少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就围绕考研进行大学学习,对非考研科目的学习以及素质培养并不重视,这些学生缺乏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准备考研的应届学生,在研究生考试结束之前都没有进行择业准备,而是在考试结束,甚至在公布分数知道自己落榜后,才无奈地开始准备择业。
我国有的地方本科院校,有超过90%的毕业生都准备考研,可最终能考上的,只有10%左右,未能上岸的这80%都匆忙就业。于是,整个学校的就业工作压力很大,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不佳。避免考研失利、“优秀生”变就业困难户,需要高校有合理的办学定位,有对学生科学的生涯发展指导,而学生也不能盲目考研,要有结合自身能力,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理性规划。
地方本科院校要有合理的办学定位,并基于办学定位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这既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不能以升学为导向,助长“全民考研”,加剧考研“高考化”。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出路是就业,不能只追求最多20%~30%的学生考研成功,而不考虑学生整体的就业竞争力。
在考研不成功后再仓促择业,这也表明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事实上,准备升学和准备就业,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学生在考研的同时进行择业、就业准备,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发展定位,分析考研是不是适合自己。
对于那些在认真分析自我后,坚定选择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有利于他们考研以及今后的学业发展规划。而认为自己更适合就业的学生,则不应再盲目考研,而是把握就业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