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针内固定术简介

如题所述

髓内针内固定术是一种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长管骨骨折部位插入一根细长的轴来实现骨折的稳定。髓内针的直径与骨折骨的内径相匹配,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效果,确保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在长管骨的狭窄部位,如尺骨、桡骨、股骨、肱骨和上、中1/3交界处的胫骨,髓内针能直接嵌入髓腔周围的皮质骨,利用其横断面的弹性固定作用,同时两端固定于松质骨,防止移位,被认为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对于非狭窄段骨折,髓内针无法依赖直接弹性固定,但可以通过上、中、下三点的固定来达到骨折稳定性。髓内针的类型多样,包括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和圆形等。股骨、肱骨通常使用直髓内针,而胫骨和桡骨则需要弯髓内针。梅花形和V形髓内针因为破坏髓腔较少,插入过程中对髓内压力影响较小,且弹性固定能力强,能有效防止骨折部旋转,是临床常用的,其中梅花形更为常见。圆形针则主要应用于短小的管状骨,如掌骨和跖骨。鉴于实心髓内钉对骨髓的影响较大,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扩展资料

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其优点是:髓内针本身比较坚实牢靠,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有利于伤肢的早期活动锻炼;皮肤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有限,损伤较小;髓内针长而有不同形状棱角,嵌入髓腔,可以达到牢靠的内固定,能够避免旋转、侧移及成角移位的发生。其缺点是:需有一定设备,操作较为复杂。用髓内针固定长管骨的骨折,犹如用一根轴穿过两节竹管。如果髓内针的外径等于长度骨的内径,这样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稳定地保持对位、对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