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复习重点(不要试卷)

人教版新课标的

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复习内容
第1课:
1、字词;背诵的内容。
2、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的山河无比壮丽、物产丰富闻名于世、民族风物的迷人、文化的古老灿烂、民族精神的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仿写:
我们爱你—— 我们爱你——
莫高窟的的神奇富丽, 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
十三陵的古老神秘, 青藏高原的气势非凡,
千年故宫的奇珍异宝, 大渡河、金沙江的奔腾咆哮,
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 祁连山、兴安岭的连绵不断。
4、 用成语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第2课:
1、字词。
2、分辨感情色彩。
慷慨激昂(褒义词) 横行霸道(贬义词) 喜出望外(中性词)
惊恐万状(中性词) 载歌载舞(褒义词) 负隅顽抗(贬义词)
3、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告诉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热爱祖国,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4、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
戚继光、郑和、霍去病、史可法、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5、重点段落:第三第五自然段。
6、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绩,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7、写作方法:以事写人。(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表达了郑成功的热爱祖国之情)
第3课:
1、字词。
2、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用音乐当作自己的武器,向敌人宣战。并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3、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
4、 中外爱国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等。
5、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6、重点段落:第二、第四自然段。
①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自己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体现肖邦深刻的爱国之情)
7、写作方法:以事写人。
第4课:
一、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成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2、全诗体现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等诗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3、理解诗意。
二、
1、《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2、爱国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理解诗意。
总结: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通过“喜”表达爱国之情,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第5课:
1、对字词的理解,并且懂得运用。
2、体会蔺相如是个深明大义,宽容大量,机智过人的人,廉颇是个知错能改、爽直磊落的人。两人共同点都是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① 从“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看出蔺相如关心国家利益。
② 从“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看出廉颇知错能改。
3、对表演负荆请罪这个小话剧的感受。(重点)
4、 与负荆请罪相关的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第6课:
1、字词,要背诵的内容。
2、知道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镇定自若、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
3、重点句子:
①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5、认识雨果。
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第7课:
1、字词。
2、告诉我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要学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3、写作方法:侧面描写。(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这样能烘托人物心迹)
4、 用《爱之链》这一题目的原因: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说明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着,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5、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
第8课:
1、字词。
2、要知道一个人这逆境中要想成才,要具备以下的精神:坚强意志,不懈努力,抗争精神。
3、重点句子:
① 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体会夏洛蒂所处的年代,是多么的歧视妇女,妇女的地位是多么的地下。就连一个大名鼎鼎的诗人也是这样。)
② 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
③ 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指社会上的人说妇女的工作只是在家里做家务,歧视妇女,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此句的两个“硬是”强调了她们为此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
4、写作方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第9课:
1、字词.
2、知道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说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是因为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敢于挑战命运,不向厄运低头;而且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懈探求。
3、重点句子:
①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对霍金这段话的理解: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和命运挑战,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改变命运,创造出奇迹。同时,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这样你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4、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
第10课:
1、字词。
2、 得到的启示:(从玄奘和方丈两人的对话中体会)
①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3、重点段落:第六、七、八、九自然段。(领悟:一个人要出人头地,是靠群体中的竞争,没有了竞争就自然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就会越来越失败。)
4、写作方法:同上。
第11课:
1、字词。
2、得到的启示:
① 要勤读课外书。
② 要学会坚强冷静,要学会生存,要有正义感等。
3、重点词句:
①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在困难或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要退缩,不要向困难或灾难低头,要勇敢地抬起头,与它抗争,这样就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创造奇迹。如果这心理上首先失去信心,失去希望,那只能无端扩大困难的程度,使自己被它所击倒。只有在恶劣环境中,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4、重点问题:
① 爸爸送“我”这本书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这本书寄托着爸爸的希望,希望“我”能像鲁滨逊那样聪明,那样坚强;像鲁滨逊一样不怕困难,学会生存。
② 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
答:要,因为女孩子这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要去面对、解决困难。看过这本书,她们同样会受到启发,变得勇敢,变得坚强,从而学会生存,成为一个成功者。
5、写作方法:读后感。
第12课:
1、需背诵的内容、字词。
2、姥姥的品质: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慈祥、勤劳等。
3、需知道本文是用剪纸来表达姥姥对我的关爱、期待,同时表达出“祖孙情深”这一主题。
4、理解方言词。
①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②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③耍赖:使用无赖手段。(本文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④调皮蛋:指顽皮而机灵的青少年和儿童,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5、积累民间技艺。(即皮影戏、陶瓷等)
6、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第13课:
1、字词。
2、体会牛郎和织女都是孤独的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王母娘娘的封建思想,而棒打鸳鸯,拆散了牛郎和织女。这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3、收集民间故事,并区分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的含义。(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第14课:
1、背诵的内容和字词。
2、需要感受到后生们的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这里实际在侧面描写黄土高原,因为是黄土高原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3、写作方法:静—动—静;使用排比段;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大量的短句。(短句的作用是:更强烈地表达出事物的气势、力量、声音等)
4、课外收集民间艺术。(即皮影戏、剪纸、泥塑、布艺等)
第15课:
1、柳树的精神:顽强、不怕困难、生命力强
2、写作方法:
①借物喻人:本文借柳树比喻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人。
②按一定的顺序对环境、景物进行描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进……
③侧面描写。(主要在第八自然段出现)
3、遣词造句:四字词语使用合理恰当,句子优美流畅……
第16课:
1、全文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重点)
2、写作方法:
① 写景:动静结合。 (使用大量比喻、
② 写人物的神态等出众。 拟人等修辞手法)
3、背诵第一自然段。(重点)
4、课文用词、用句、用字准确。(学习)
5、知作者:老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著作有《四世同堂》、《茶馆》等。
第17课:
1. 课文表达了国家的强大富强和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
2. 熟悉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色彩等。(重点)
3. 写作方法:景物导入(在第一自然段)
第18课:
1、书信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2、知道巴金爷爷的品质:无私奉献、谦逊、爱国、关爱儿童等)
3、重点句子:
①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②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③ 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④ 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⑤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4、作家名片。(巴金曾是一位世纪老人。著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第19课:
1、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钱学森怀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2、写作方法:倒叙。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3、深彻理解钱学森的两段话,体现爱国之情。
第20课:
1、詹天佑:杰出的爱过工程师,文武双全。
2、写作方法:
① 总—分—总(分即具体事例)
② 侧面描写:自然环境恶劣、人为阻挠(即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反映詹天佑的“不怕困难,不怕嘲笑”。
3、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重点)
4、画:“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5、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看到詹天佑的铜像有什么感想。
第21课:
1、林肯:冷静、爱国,结束了美国当时的“南北战争”“穷奴制度”。
2、体会参议员的态度变化:尴尬—大笑—羞辱—静默—赞叹。
3、体会林肯最后一段话中的比喻句:
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里的房子指当时美国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林肯在这一番话用形象的比喻句说明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