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区域分享与交流环节的模式性?

如题所述

幼儿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环节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2020-10-14黄圣奕
考试周刊订阅 2020年54期收藏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教师预设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即以自主、自由为特征。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享交流
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是提高区域活动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享交流,给幼儿提供了分享与学习的机会,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经过分析、提炼、梳理,使幼儿获得新的认知经验,提高游戏水平,解决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推进游戏进展等。这个环节的有效开展能使幼儿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推动区域游戏的进展等。
一、 区域分享交流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话题繁多,重点不突出
由于分享交流环节一般安排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间段,受分享时间的影响,教师常常兼顾多个活动内容进行评价。在与幼儿分享交流时,内容浮于表面,抓不住分享交流的核心和目的,教师无法将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梳理、整合、提升和总结,针对幼儿本次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每个话题都匆匆过场,无法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能力,无法激发幼儿下次的操作兴趣,使得游戏无法推进。
师:今天,小朋友们在区域游戏中都玩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幼:今天我和冬冬在下五子棋。
师:后来谁赢了呢?
幼:我赢了三局,冬冬赢了一局。
师:哦,真棒!其他小朋友你们玩了什么呢?
幼:我们今天在建构区搭了我们的幼儿园。
师:哦,幼儿园里都有什么呢?
幼:有滑滑梯、升旗台、游泳池、沙池、教学楼、草地。
师:嗯,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一起合作,真棒。小朋友们今天都表现得很好,都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希望下次你们可以更棒哦!
以上案例中,教师简单地了解了幼儿的游戏情况,仅关注幼儿本次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活动情况简单点评,没有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没有启发幼儿进行深入讨论,评价没有重点。
(二)无效提问较多,回应较笼统
教师的提问若无法引发幼儿进行思考,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这个提问将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在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时,教师的提问常常存在准备不充分、不深入,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教师对于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把握不清,面对幼儿回答和反问时教师常常无法给予正确或恰当的回应;封闭性提问较多,对于幼儿的回答笼统草率地进行评价,无法对幼儿分享交流的信息进行支持、衔接和互动,无法引导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区域活动开心吗?
幼:开心
师: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是在阅读区看书的呀?
幼:我,还有轩轩和凯凯。
师:你们都看了哪些书?
幼:我们看了《恐龙大世纪》和机器人的书。
师:真棒!有哪些小朋友是在美工区的呀?
幼:我,还有×××……
师:你们做了哪些作品呢?
幼:我做了一只小兔子。
幼:我做了一个海洋公主。
幼:我画了一幅画。
师:真棒!你们的小手可真厉害,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幼:老师,我今天在做降落伞的时候,发现绳子会打结,打结后降落伞就打不开了。
师:那你们有没想办法解决呢?
幼:我后来又重新做了一个,可是没一会绳子又打结了。
师:哦,这是你遇到的问题,那下次活动的时候,你再想想有没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绳子不打结,好吗?
幼:好。
以上案例中,教师提了许多无效并且封闭式的问题,对幼儿的回应比较笼统,对于幼儿提出的疑问,教师无法给予恰当的回应,教师不熟悉“制作降落伞”这份科学材料中幼儿需要掌握的核心经验,没有引导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降落伞的绳子容易打结?”“如何摆放可以避免绳子打结?”,将问题还给幼儿,幼儿在下次活动中仍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重视成果,忽略过程
教师在评价幼儿区域活动情况时,往往将侧重点会放在有显性成果的区域,如美工区、科学区、小厨房等,关注幼儿的成品,对于类似语言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表演区等区域在评价时蜻蜓点水地带过,有时会忽视对这些区域的评价。这也直接导致幼儿在选区时会扎堆地选择有显性成果的区域,如果因人数满没进入这些区游戏,幼儿会不情愿地进入其他区进行游戏,也影响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师:今天区域游戏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好,我看到了好多小朋友的作品成果,请他们来介绍下吧。
幼:我今天用超轻黏土画了一朵向日葵。
幼:我今天画了一幅海滩,是湿拓画。
幼:我今天用勺子做了一只小蚂蚁。
师:嗯,今天在美工区的孩子表现得特别棒,我看到今天在科学区玩的小朋友也做好了记录表,请他们来分享下他们的实验结果吧。
幼:我发现硬币会沉下去,吸管会浮起来。
幼:我发现纸巾吸水最快,瓦楞纸吸水最慢。
师:真棒!科学区的孩子们今天很有收获,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吧,其他小朋友也要向他们学习哦。
以上环节中,教师只注重幼儿区域活动后呈现的成果,美工作品、记录表,对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专注、耐心、细致、大胆尝试等学习品质都没有提及。高度肯定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成果,忽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所要学习的其他核心经验。
二、 区域分享交流环节的策略
(一)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握话题所涉及的关键经验
区域的分享交流环节虽然是区域活动的一部分,但又区别于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游戏,它是介于集中活动和自由游戏之间的,它是教师发起的活动,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教育目的。因此,区域分享交流环节应该有一定的计划,教师要有事先预设的内容,可以和本次区域活动重点指导内容相结合,也可以和区域开始环节的内容相呼应。另外,在讨论中生成的话题,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捕捉关键信息,聚焦关键经验,为幼儿提供新的认知经验和兴趣。
师:科学区里这份开核桃的材料,小朋友们玩得怎么样?你们都把核桃打开了吗?你们用了哪些工具打开核桃?
幼:我用螺丝刀把它撬开的。
幼:我用锤子很用力地砸,有的砸开了,有的没砸开。
幼:我用核桃夹把它夹开了。
师:真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尝试使用各种工具,那在开核桃的过程中,你们有发现什么秘密吗?
幼:有的核桃很硬,很难砸开,有的核桃很软,一下就砸开了。
师:那很硬的核桃该用什么办法打开它呢?
幼:要很用力地一直敲。
幼:有的核桃身上就有裂缝,我拿着核桃夹对准裂缝用力夹,核桃就打开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核桃的外壳上有一条裂缝,沿着裂缝就可以很容易把核桃打开,你们下次可以试试。
幼:我把它放在地上,然后用椅子脚对准它,自己用力地坐上去,把核桃壳弄出一些裂缝,用手掰开。
师:这也是个办法,你能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真不错。如果发现核桃有些裂开了,可以拿到桌上来找合适的材料继续敲,因为地上比较脏,如果核桃肉掉出来就脏咯。
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打开核桃的办法有很多,找到核桃的裂缝,更换不同的工具,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办法把核桃打开吧。
以上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打开核桃”这个话题,聚焦关键经验:科学领域方面,正确使用工具的关键经验;动作技能方面: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发展的关键经验;学习品质方面,坚持不懈、专注认真、敢于探索与尝试、积极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的关键经验;健康领域方面,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使用工具的关键经验。教师将话题的重点把握好,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对于幼儿的回答就能给予适合恰当积极的回应,抓住幼儿发展的良机。
(二)设计好提问,提问要开放、有序,回应要支持幼儿主动分享
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从而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而区域活动是自主性较强的活动方式,教师在评价交流时的有效提问能帮助幼儿梳理关键经验。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幼儿去描述和解释自己所做的事,鼓励幼儿主动分享。
在“打开核桃”的案例中,教师的提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用哪些工具打开核桃?”“在开核桃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什么秘密?”“那很硬的核桃该用什么办法打开它呢?”教师能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自己活动的经验,获得新的认知经验。
(三)再现游戏情景,维持幼儿活动兴趣
每个区域的特点不同,有些区域活动有显性的作品成果,而有些区域只能通过幼儿口述来回顾游戏情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单一的口诉分享不能长时间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也无法细致地描述游戏过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亮点是即兴的、多变的,在集中分享交流时,幼儿很难完整、清晰地交流这些行为或现象,影响分享效果。对于这些区域,教师如果能情景再现幼儿区域活动情况,借用手机、录像等工具,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记录,在评价时再现游戏情景,能帮助幼儿观察、了解、发现活动中的闪光点,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如“打开核桃”的案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视频,引发回顾:“他用了哪些工具?他试了几次?每一次都成功了吗?他怎么做到的?”视频的回放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同伴坚持不懈、专注认真、耐心细致、勇于尝试的学习品质,在区域活动评价时,可引导幼儿获得学习品质的关键经验,同时也激发其他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涵涵和倩倩的走秀表演吧。
幼:(认真观看)
师:她们的表演怎么样?
幼:很好看。
师:好看在哪里?(画面定格)
幼:倩倩像公主一样,慢慢走到前面。
幼:涵涵走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前面,很酷。
幼:她们有时是两个人手牵手一起走出来,做背靠背的造型,好看!
师:涵涵和倩倩再上来给大家示范合作造型吧,愿意表演的小朋友跟在后面也试试吧!
(涵涵和倩倩自如地展示了视频里的合作造型,部分幼儿认真观看,部分幼儿边看边模仿。)
以上案例中,教师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过程,使得被评价的人、事、物变得生动、直观,便于幼儿深入、自主地进行评价,获得有益经验。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地开展区域分享交流环节能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行为,把行为和结果联系起来,将行为与目标挂钩,能实现深度而有意义的分享。幼儿通过分享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教师要不断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幼儿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2).
作者简介:
黄圣奕,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仓山区永南幼儿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