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地区水环境质量评价

如题所述

(一)评价标准

1.浅层地下水评价标准

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采用的技术标准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1993)》。

2.地表水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的技术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二)评价指标

1.浅层地下水评价指标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结合评价区地下水水资源质量、水体功能等特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评水质项目包括:氨氮、亚硝酸根、硝酸根、硫酸根、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汞、铜、铅、锌、镉、镍、砷、铍、钼、硒、钴、钡、铁、锰等21项指标。

2.地表水评价指标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DD2005—02》,结合评价区地表水水资源质量、水体功能等特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评水质项目包括:氨氮、挥发酚、氟化物、总磷、汞、铜、铅、锌、镉、砷、硒等11项指标。评价原始数据来自于农业地质调查的采样分析数据。

(三)评价方法

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采用相同评价方法。按下列公式计算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分值F。即

鄱阳湖地区农业地质环境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式中: 为各单项指标评价分值Fi的平均值;Fmax为单项指标评价分值Fi的最大值;n为项数。

根据F值,按表2-4规定划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级别,并编制鄱阳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

表2-4 浅层地下水质量级别分类表

(四)评价结果

1.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浅层地下水符合优良(Ⅰ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为0.3km2;良好(Ⅱ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为15025.6km2,占总面积的42.66%;较好(Ⅲ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为14322.5km2,占总面积的40.66%;较差(Ⅳ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为5782.5km2,占16.42%;极差(Ⅴ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为91.8km2,占0.26%。全区绝大多数浅层地下水为良好(Ⅱ类)和较好(Ⅲ类),占总面积的83.32%,而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浅层地下水占总面积的16.68%,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周边三角洲冲积平原和滨湖平原、赣江流域下游一带入湖江段(图版Ⅳ附图2-20)。

污染物主要为Be,Fe,Mn,其次为NO3,NO2,NH3—N,F,挥发酚,少量Cu,Co,As,Ba,Ni,Cd,Hg,Cl,SO2-4等。其中,Be超标率为69.07%,平均超标9.7倍,最大超标58.5倍;Fe超标率为20.99%,平均超标10.05倍,最大超标200倍;Mn超标率为25.21%,平均超标7.6倍,最大超标119倍;NH3—N超标率为7.53%,平均超标7.8倍,最大超标77.6倍;NO2超标率为3.63%,平均超标6.7倍,最大超标54.7倍;NO3超标率为1.12%,平均超标1.4倍,最大超标2.7倍;挥发酚超标率为2.3%,平均超标3570倍,最大超标68980倍;P超标率为4.7%,平均超标2.2倍,最大超标10.1倍;F超标率为0.9%,平均超标20.9倍,最大超标88.6倍。

2.地表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地表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均未达到优良(Ⅰ类)水质标准;符合良好(Ⅱ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4369.9km2,占总面积的88.15%;符合较好(Ⅲ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2930.3km2,占总面积的7.52%;较差(Ⅳ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1674.7km2,占总面积的4.30%;极差(Ⅴ类)水质标准的分布面积15.8km2,占总面积的0.04%。全区绝大多数地表水为良好(Ⅱ类)和较好(Ⅲ类),占总面积的95.67%,而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地表水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34%,说明全区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地表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赣江流域、入湖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县级以上城市附近,其中城镇周边污染程度较高,污染指数大于7.2的极差(Ⅴ类)地表水在安义县城附近分布面积最大(图版Ⅳ附图2-21)。

主要污染物为NH3—N,P,挥发酚,少量F,Hg,As,Cu,Cd等。其中,NH3—N超标率为5.23%,平均超标4.76倍,最大超标77.6倍;P超标率为4.53%,平均超标2.9倍,最大超标40.75倍;挥发酚超标率为1.27%,平均超标1148倍,最大超标18294倍;F超标率为0.52%,平均超标12.9倍,最大超标25.6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