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一段话代表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个经典桥段好像我们以前高中学过的课本一篇文言文上有。就是相当于刘备在白帝城死前托孤,希望诸葛亮能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并且辅佐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那么刘备死前说的那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只是为了让诸葛亮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禅吗?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的大败,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汉政权面临内外交迫。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这个依托刘备个人魅力建立起来的国家已经摇摇欲坠。同时刘备虽然知道诸葛亮等人对于自己十分忠心,但对自己的儿子忠不忠心就不能保证了,因为知道诸葛亮的责任心十分强,所以这时只要把儿子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就会尽责地把他扶起来。

我觉得刘备此举完全是他的小心机。因为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刘禅,而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撑不起这个大任的,只有靠诸葛亮的辅佐。后来诸葛亮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帮刘禅南征北伐。这才是刘备最大的阴谋。


所以我觉得刘备死前说的那段话就是为了让诸葛亮好好辅佐他的儿子刘禅,保住他的江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9

这是三国里很著名的一段了,在《三国志》中对“白帝城托孤”有相应的描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知道先生的才华比曹丕胜过太多,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伟业,如果我的儿子可堪辅佐,那你就辅佐他一下,如果他扶不上墙,你可以“自取”。

很多人都将这里的“自取”理解成取而代之,但也有不同看法认为是说诸葛亮可以再刘备的其他几个儿子当中再挑一个扶上位。此外,刘备还对刘禅说,自己死后,要对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尊重,要听话。但托孤都托得这么彻底了,刘备为什么会提到曹丕呢?这是大家讨论最多的地方。

我认为在最后的时刻,刘备其实还是防着诸葛亮的。刘备一直以正统汉室自居,认为曹魏是谋逆之辈,而从很多记载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曹丕完全继承了曹操的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等特点,刘备将这样一个“反派”与自己的智囊诸葛亮相比,我觉得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诸葛亮真的自己取刘禅而代之,天下人都会认为他和曹魏一样,都是谋逆反贼。诸葛亮大概是听出来这个意思了,所以连忙说自己会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诸葛亮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我认为他都不可能会谋逆篡位的,刘备死前的这段话,我觉得为他们“完美”的君臣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2个回答  2018-01-14
对于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一段话,有人以为这是刘备果真有心让贤,而诸葛亮后来没有“自取”更彰显了他的竭忠尽义高风亮节;也有不少人以为刘备表面话说得大度,其实起了疑心故意试探诸葛亮,或者逼他不得不表决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