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父母在不远游?

如题所述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因为儒家追崇的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这句话就体现了“孝”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都健在,那就不要去远方。

在古代,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地位至尊以后,父母之命,是孩子必须要听的,每天起床睡觉都是要对父母有一定的礼节,那时候的孩子必须对父母言听必从。

所以父母还健在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不能远走他方,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也就是这句话的下半句:“游必有方”。意思就是,如果一定要远离家乡,那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去处,不能让父母担心。

其实我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么一句话是,以前的交通不便,如果离开父母太远,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如果家里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那么父母谁去赡养呢,而且你在外面是好是坏,如果父母不知道他们会担心的。

站在现在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有一部风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不是很适用了。

现在的交通很发达,即使到地球的另一面,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不会存在以前,去一个远的地方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这样子,回家方便了,所以即使在远方也能即使回家看父母。

但是就是你回来的很方便,你可能因为路途遥远,可能一年回来一次,或者几年回来一次,其实我觉得这样对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意义的。

他们也很无奈孩子大了,总要出去闯闯才能有出息的,但出去一闯就是好几年,中间很少回来看他们,他们只能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你回来。

其实我离家很近,基本上坐车2个小时就到家了,我一般是2个星期回去一次,即使是这样我都觉得我没有照顾到我的父母。有一次我要考试中间有1个月没回家,结果我爸爸面瘫了,我爸妈一直都没有告诉,爸爸更是就去了门口的小药店咨询了一下。

一直到我爸爸面瘫后的一个星期,因为我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但是最近一直是妈妈接的电话,我就一直问爸爸怎么不接电话,后来爸妈才和我说了实话,那时候爸爸面瘫,说话不利索,怕被我发现所以一直不干接我的电话。

那天我表姐也回家了,看到了我爸爸那样就偷偷给我拍了一个小视频,看到小视频后我哭了很久,那种心痛和难受真的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和我姐第二天就跑回家了,然后带爸爸去了省城的医院,辛好后来爸爸好了,不然我真的会自责一辈子。

其实如果离的远真的不好,父母有什么事,他们是不会和你说的,他们怕你担心,所以都会瞒着你,而有些人离得家远就算了,还经常一个多月才打一个电话回家,我真的是不能理解。

如果你真的必须要离家很远,那一定要多打电话,而且一定要告诉爸妈你子啊外面过得很好,因为他们真的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话而整夜的睡不着觉。想我一样24岁左右的孩子们,不要以为你们的父母还年轻,他们其实已经老了,对父母多点关心,多回家看看他们吧。

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若要远游,电话勿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8

    这古人有云“父母在,不远游”,那是因为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而子女通常都会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时候大家都一起劳作供养一个家庭,每天这子女都会孝顺父母,对父母嘘寒问暖,而父母呢也会照看他们生下的孩子。

    再加上古代的的交通着实是不方便,想要出个门要么骑马要么走路,如果想去一个地方短则一两月,长则一两年。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也并不好,没有人知道出个门的几年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也许是自己生病客死他乡,也许是父母身体抱恙难以挽救,这在当时社会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而现在并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毕竟现代社会的交通非常方便想去哪都很方便,远的地方也用不了几天时间。加之现如今的医疗水平很高,医疗设备很是先进,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提高了几十年。

    当然“父母在,不远游”但,游必有方啊,想要出门必须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比如说上京赶考,出门做生意等,不要让父母担心,而且要及时写信给父母。现今社会也是一样的,无缘无故离家出走那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出门游玩,出门求学等等肯定是需要让父母知道的,现如今人人都有手机,基本上到处都有wifi,所以报平安这件事情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虽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儿女多陪伴老人依旧是应该做的,当然该出去闯荡还是要出去闯荡的,毕竟要让父母晚年幸福,但一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第2个回答  2017-08-02

在中国古代社会愚孝的事例比比皆是,但是这也说明了在古时候人们很尊崇孝道。身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在《论语》中也阐述了很多有关孝道的观点,其中有一句就是“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从表面来看就是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身为儿女不能离开父母太远,主要还是为了照顾父母。因此很多人在孩子不听自己意见,不想让孩子出门游历,就会用这句话来劝诫儿女,希望他们可以听从圣人的教诲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人们一般只记住了前半句,从而忘记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而后半句才是正解。“游必有方”,和前面的一句连接在一起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哪怕非得出远门也得要告诉父母你的去向,不要让父母担心。

我在高中时期就特别喜欢读文言文,觉得文言文那么简短,却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言简意赅,只留精华,其余的让读者去领会。带着对文言文的好感,上了大学以后我在图书馆找到《论语》这本书,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像“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种句子,后半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后面还有一句是“再,斯可矣”。意思就是说如果想做一件事情,思考两次就可以了,不用三思,因为思考的次数过多,人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行为到底可不可以实施,想的多,犹豫就多,从而做事情的热情也会被磨灭。

《论语》中还有很多相类似的句子,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一看,一定会有所受益的。

第3个回答  2017-07-29

我觉得应该这样,至少我会这么做的,父母在肯定不会远游,因为父母老了会需要我们的照顾,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是我们,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那样,我们也是把父母当成唯一的依靠

尤其是父母老了我想我会离他们越来越近吧,年轻时还好,因为身体各个方便都不需要我担心,现在的他们还会出去工作,就是休息时也是打扫打扫家里,做做家务啥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安排,所以他们现在也很忙,现在并不需要我的照顾

可是父母老了身体不行了,而且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那个时候他们是非常的孤单,是非常的需要儿女在他们身边的,即使每天看着我们早出晚归的,他们都是很安心的,虽然他们老两口都还健在,可他们会更多的挂念自己的儿女,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时常在家会特别的羡慕,所以以后父母老了我肯定会陪着他们,守候他们,让他们有个依靠,让他们觉得没有抛弃他们,就像我女儿有时候我下班晚了才去接她,她的心里就会迷茫,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等等想法,老人的心里其实跟小孩子的心里是一样的

尤其是父母一方有个过世的,这样的老人更加的孤独,所以现在好多一方去世之后,另一半没有家人的陪伴大多都是随后而去,中间相隔不了多久,这就充分的证明父母的内心其实是及其的脆弱,所以我一定会做到父母在不远游!

第4个回答  2017-08-05

首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母亲的这种情感是爱吗?我可以说这是束缚吗?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世界……为什么一定要用所谓的‘爱’这跟丝线来牵住孩子?其次,儿孙长达成人了,他们难道还不能对自己负责吗?经历和承担他们自己人生的悲欢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责任,父母为什么要牵挂他们呢?再次,我是否可以说‘父母在,不远游’是在替不好自己说出来的父母提出的索取和要求吗?我是否可以说这是父母依赖孩子的表现?进一步,我是否可以说父母的这种‘爱’实际上是一种需要而已……

父母的这些要求不是爱,那只是一种需要或依赖而已;父母完全不必为孩子的人生悲欢牵肠挂肚,那是多余的情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