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在古代文本当中都被描述为类似牛的巨大动物。体重将近1吨重,体色多为黑色、青灰色或者是近似的颜色。有坚硬的披甲与异常健硕,肌肉发达的形体构造。这头上就长者一直独角,腿部矮壮结实并且有蹄子。是陆行生物,但也可以涉水。
我们试着一层一层拆解。线索一,头部有一只独角,这样的外形,你首先想到的就是犀牛。我们沿着犀牛的演化树,向前寻找,还真找到了这样的生物,那就是真板齿犀。真板齿犀肩高最高3米左右,,体长最长可超过8米,体重最重超过8吨,平均体重5吨多。它也一直被认为是独角兽的原型。因为在它的额骨上长着一只2米长的角。头上巨大的角,与我们已知对“兕”的描述是颇为吻合的。
线索二“兕”的甲骨文。大家看下面这张图是“兕”字的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这个“兕”的字头像是一把扳手。而犀牛没有这样的角状结构。那它有没有可能描绘的是另一种动物呢?我们在动物的图谱上找到了角呈现扳手状的动物。那就是“雷兽”。雷兽是奇蹄目下一科已经灭绝的食草哺乳动物。它生存于5600万年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虽然从生物分类来说,雷兽可能和马的关系更近。但是,它却长着一副类似犀牛的彪悍外表。
为什么说从“兕”这个字想到了雷兽呢?比如说这个雷兽科成员的王雷兽,它的鼻端就长了一个叉状像角的突出物。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雄性在交配季节用来争取雌性的武器。就像现生犀牛的角一样。这其中在中国发现的雷兽也存在于类似王雷兽那样的叉状角。所以“兕 ”会不会是雷兽的后裔呢?我们保持怀疑态度。
线索三,中国有可能存在的犀牛。现生犀牛中共有5种。分别是非洲的白犀、黑犀以及亚洲的苏门答腊犀、爪哇犀和印度犀。在古代中国不仅产犀牛,而且数量是很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当中,曾多次发现犀牛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焚林猎犀”的记载。那时候犀牛可能长什么样呢?国家博物馆里面就有一尊制作于西汉的错金银云纹犀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头犀牛是有两只角的。亚洲犀牛中,只有苏门答腊犀属于双角犀属。在我国曾有广泛分布,但是不符合“兕”的独角目击描述。所以说苏门答腊犀排除。
那么接下来,爪哇犀,它倒是独角犀属但是犀角比较短,而且雄犀有一只角,雌犀许多是没有角的。所以她大概率也不是“兕”。
这最后只剩下印度犀了。印度犀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上图所示,独角,类似黑色,身上像遍布的铠甲一样长着厚厚的皮。它是现存最大的亚洲犀牛。雄性体长可以超过3.5米,肩高最高可以达到1.9米,体重超过2吨。雌性雄性印度犀都长有一个犀角。根据记录,最大的印度犀牛角长达36厘米,重量达到了3公斤,被誉为现实版的独角兽。所以上古神兽“兕”会不会是印度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