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教师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身边拜师傅

        在我的班主任成长道路上,是青涩的、懵懂的。更多的时候是我在观察、在思考。可是,缺少的是借鉴。当我满怀困惑的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这对我来说,敲开了希望之门。当我躬身向师傅敬茶、拿起沉甸甸的合同书时,我的内心无比坚定!

        于是,我走进了师傅的课堂。师傅的一言一语、举手投足,都值得我学习,这才是一位优秀教师应有的模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师傅的人格魅力着实影响了我。对我来说,师傅就像一首柔美的诗,有着无法言尽的韵味。通过跟师傅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如何运用正确的数学术语向学生表达;我知道了在数学审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我知道了在课堂上,传道授业应有的严厉……我很幸运,能够拥有向师傅学习的机会;我很感激,能够得到这个向师傅学习的机会……

      书中找偶像

      当我工作异常忙碌、焦头烂额时,我选择了读书。读王晓春的书,我知道了作为教师,应该有边界意识。从中,我明白了,作为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涉及家长私人生活领域,我们要适可而止。我曾经便接触一位老师,学生家长要闹离婚。教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成了两位家长的调解员。结果吃力不讨好。用王晓春的话说,是越界了。同时,我还学会了新教师迅速提高专业能力的方法:凡是能让学生干的事情,教师都要逐渐放手。抓大放小。这一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它给我启发是,每当我打算做一件事时,首先想一想,学生能不能做。如果学生能做的,我绝对不做。譬如,每天放学之后的卫生,当学生走后,满地狼藉,让我心生不快。一年级时,我是安排坐校车的同学来完成。现在,二年级时,学生同时离开教室,地上依然会有垃圾,怎么办?待学生走后,我一个人拿起笤帚扫地。起初,我是这样做的。但扫过几天,我便想不能这样做。我可以扫地,只是应该和同学一起,让他们意识到,我在帮忙,从而对我心存感激;或者是我在教他们怎样扫地,授人与渔。这样的干活是有意义的。那么放学之后,我一个人扫地的意义就不大了。思考以后,我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每天,放学前一节课,让劳动组长安排本组值日,放学站队时,劳动组长趁着站队间隙,检查地面,随时叫回地面就有垃圾的同学将垃圾带走。这样,班级垃圾就少了许多。倘若,放学回来,仍有垃圾,我会和这个学生电话沟通:“你在教室落了东西,明天来时记得收起来。同时,你要帮助值日生值日一天。”

      通过 向师傅学习以及从书中汲取方法和智慧,我对自己就有了期待,我希望我能做得更好,我也可以做得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