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除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怎样排序?

如题所述

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从后到前排列:除夕(腊月)、重阳(九月)、中秋(八月)、端午(五月)、清明(二月或三月)、元宵节(正月)。

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2、清明节:公历4月4日到6日之间

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这天人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所以重阳节还叫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和敬老节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吃粽子是普遍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31

时间顺序是: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从前到后:除夕(较月),重阳(9月),中秋节(8月),端午节(5月),清明(2月或3月),元宵节(第一个月)。

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2、清明节:公历4月4日至6日

3、端午节:农历第五个月的第五天

4、中秋节:农历8月15日

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那天,人们会出去欣赏风景,升上天空,看菊花,插山茱,、吃重阳饼,喝菊花酒等活动。自从传播至今,它还增加了对老年人的尊重。重阳节那天,为老年人举行了盛宴。因此,重阳节又称为升阳节,菊花节,山茱festival节和敬老节

端午节习俗很多,由于地区不同,习惯内容或习惯细节也有所不同。尽管不同地方的法律不尽相同,但划船和吃饺子是一种惯例。

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上元节”,小正月,元宵节或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传统节日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从前往的顺序是:元宵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除夕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6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第4个回答  2020-05-19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