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迷信的人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7

罗泽南去世的半月后,曾国藩奇迹般的活了过来,一天早上,鸡才叫一遍,他就坐到办公桌前,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温六老弟左右:三月二十八日,有小伙计自鄂来江,乃初九日起程者。接润之老板信三条,知雄九老板噩耗。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迪安老板新开上湘宝行,不知各伙计肯听话否?若其东来,一则恐无盘缠,二则恐润老板太单薄。小店生意萧条。次青伙计在抚州卖买较旺,梧冈伙计亦在彼帮助,邓老八、林秀三亦在被合伙也。雪琴河里生意尚好,浙闽均有些伙计要来,尚未入境。黄虎臣老板昨往瑞州去做生意,欲与印渠老行通气,不知可得手否。余身体平安,癣疾痊愈。在省城与秋山宝店相得,特本钱太少,伙计又不得力,恐将来火食为难耳。余不一一。澄四老板三月十九发一信来,已收到矣。润公老板、迪安老板、义渠宝号、吴竹宝店均此。来伙计二人,照给白货。初七日到小店,初九日行。

如你所猜测的那样,这封信暗藏玄机,是一封隐藏真实内容的隐语之信。我们不必闲言碎语说当时曾国藩的处境多么艰难,只就这封信就可了解大概。他是用隐语写成,就如同当年的地下党写给他的组织、同志的信件一样,太平军当时控制江西省大部,用隐语写成,是为了防止信使被太平军捉住,透露了信息。信中的“温六老板”是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之前在家乡优哉游哉,自曾国藩在江西坐困愁城后,开始四处活动,招兵买马,准备去为曾国藩释厄。“润之”是胡林翼,“雄九”是罗泽南,“迪安”则是湘军卓越的将领李续宾,“次清”是李元度,“雪琴”是彭玉麟,“秋山宝店”指江西巡抚文俊。信的大意是:得知罗泽南病逝,李续宾接管其军,不知部署是否服从稳定?如果李续宾带兵援我,恐怕胡林翼处兵力又减少。我的小店生意萧条,处于困境,大家都忙得四脚朝天,这应该是好事。最后谈到他和文俊关系融洽,只是没能给江西打开局面,粮饷很成问题。这封信并无实际内容,它只是反映了曾国藩当时的窘境、困境,甚至绝境。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在中国近代史中,影响最大的曾国藩属于其中之一,更是留下了曾国藩家训,对后人影响很大,那对曾国藩做人做事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呢?

曾国藩的爷爷曾星冈,曾国藩所作《大界墓表》载: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35岁以前)沾染了不少“游惰”习气。他有书不读,常常骑马到湘潭与一些“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引起不少人的讥笑。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劝戒,“立起自责”,卖掉马匹,徒步回家。从此,他“终身未明而起”,苦心治理自己的家业。为了便于耕作,曾星冈领着耕夫“凿石决垠”,将小丘改为大丘,还精心钻研水稻和蔬菜的栽培技术,同时喂猪养鱼,一年四季没得空闲。后来,星冈公传下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曾国藩的私人藏书楼富厚堂的正厅取名“八本堂”也是因此而来。

记载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因为宅基地的事情,曾家和湘乡的一位大乡绅闹了场官司。曾星冈因为不识字,只好请秀才帮忙写状子,可耿直的他又不愿意给写状子的秀才打点银子,结果让一位代写状子的秀才给捉弄了一把,有理的事硬让这位老秀才的“妙笔生花”给写成了无理。到了县衙后,曾星冈才知道被人耍了,因为诉状不占理,曾星冈自然败诉。大乡绅胜诉了,更加不可一世,当着曾星冈的面奚落他:“在湘乡还有敢跟本老爷斗的人?我的两个犬子可都是秀才,秀才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垒出来的。连秀才都供不起就想打官司?你真是昏了头!”一番讥讽的话把曾星冈一下子气病在床上半年多。这场失败的官司耗去了曾家五十多两银子,加上被霸占去的宅基地,恐怕得二百两开外,对曾家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场官司让曾家元气大伤,曾星冈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这样的窝囊气,他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后代子孙读书识字,在家庙的神位旁张贴一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曾星冈为了几个孙辈能有出息,考取功名,特意花高价从长沙聘请了私塾老手陈雁门做启蒙老师,专教已经到入学年龄的长子曾麟书读书习。曾星冈慢慢地喜欢接近读书人,宴请文人雅士,觉得这是很开心的事情,曾家以后也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曾星冈有三个儿子,麟书是长子,次子名叫曾上台,20多岁便夭折了,幼子名叫曾骥云。曾麟书字竹亭,后人尊称他为竹亭公。可是天公不作美,曾麟书天生愚笨,虽然努力读书,但却屡试不第,大半辈子精力都花在了应试上,也没有取得什么可喜的功名。到了取妻生子年龄,仍然是名童生;等到曾国藩哥几个出世,直到入学年龄,曾麟书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一丝出息。曾星冈知道,指望儿子振兴家族比太阳从西边升起来都难,只好把主要精力花在几个孙辈身上。为了避免孙辈们惹上纨绔子弟的恶习,他以身作则,勤俭持家。针对自己少年任性、不求自立而后痛苦自责,历经艰辛才有所成的经历,曾星冈经常对少年就十分懂事的曾国藩说:“人要以懦弱无刚为耻辱,男儿应当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做人应当如曾公一搬,坦坦荡荡。

第3个回答  2017-12-27

曾国藩的祖父有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和尚、巫婆神汉),不信地仙(风水先生)。

受祖父的影响,曾国藩开始是不相信风水的,但是有一件事使他改变了看法。

1846年,曾国藩的祖母去世,安葬之后,过了半年,有三件事让曾国藩非常高兴:一是祖父的病痊愈了,二是困扰自己多年的癣疾(皮肤病)好了,三是自己非常幸运地官升二品。

曾国藩认为这些都跟祖母的阴宅(墓地)风水好有关系,说明当初的墓地选址是正确的。

接下来两年,曾家接连增添了三个男孩,曾国藩本人官职又升到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

曾国藩把这一连串的好事与他的祖母葬在了风水福地联系在一起,认为风水的说法不可以全信,也不可以一点也不信。

从那以后,曾国藩变得对风水热心起来,对自己不懂风水感到非常遗憾,曾经嘱咐自己的弟弟要留心学习风水。

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将要出任湖北巡抚的时候,曾国藩连写三封信,告诉弟弟湖北武昌巡抚衙门“风水不利”,建议他到别处驻扎,以趋吉避凶。

曾国荃坚持要驻扎武昌,曾国藩就给他推荐了一个懂风水的人,来给巡抚衙门改风水。

曾国藩固然相信风水,但是并不迷信,仍然对风水有着清醒的认识。

风水:有缘可遇,有德居之

曾国藩认为风水宝地“有缘则可遇,强求则不得”,这也是天地间的定理。

古往今来,很多达官贵人挖空心思,讲究风水,而不修德积福,最终身败名裂,当前官场也有“风水热”,很多贪官锒铛入狱,风水也帮不了他们。

风水是不会助纣为虐、违逆天道的!所以曾家后人出了那么多人才,并不是曾家的风水好,而是因为曾国藩确立的良好的家教和家风!

曾国藩说:“以吾所见所闻,凡已发之家,未有续寻得大地者。”

根据曾国藩的经验,已经发达的家庭没有再能获得风水福地的,这是因为天道均衡,有起有落,富不过三代,也就是俗话说的“风水轮流转”。

第4个回答  2017-12-27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而在一件事上,却自觉惭愧。不过,你一般想不到,那就是选女婿。在中国古代,儿女婚事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当然,在现在还是有很多家庭也这样认为。而曾国藩的五个女婿,却有三个没选好,五个女儿,最后只有一个生活幸福美满。

曾国藩选女婿,大多是看女婿的爹了,也难怪曾国藩曾无奈地对朋友说:“别人都说我会看人,女婿都没选好,还谈得上什么会看人,我心里惭愧。”

大女儿——曾纪静

长女曾纪静6岁时,曾国藩给她订了一门娃娃亲,嫁给翰林院编修太史袁漱六的儿子袁榆生。

要说这段孽缘还是因书而结。原来,曾国藩好读书,也喜欢收集藏书。他听说松江知府袁漱六家藏书甚多,便上门拜访。为了搞到藏书,曾国藩主动请媒,将大女儿曾纪静许配给了他的儿子袁榆生。

在曾纪静20岁这一年,两人完婚,起初感情还不错,但袁榆生性格浮躁,游手好闲。曾国藩曾多次在家信中嘱咐家人要以礼相待这个女婿。可是,袁榆生不仅不感恩,反而变本加厉。曾国藩只好把他接到军营亲自教导。但袁榆生秉性难改,不仅欺骗岳父,还贪污军饷。后来,还成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丈夫的堕落让曾纪静深受打击,她很想回到娘家生活,但曾国藩坚决不许。最终,曾纪静在29岁时因精神压抑死在婆家,未能生育。

二女儿——曾纪耀

次女曾纪耀18岁时,嫁给曾国藩的养子陈松生。

曾纪耀精通外语,她于1878年出任英、法大使,陈松生负责驻英使事,学习了不少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1881年,曾纪耀因病在法国巴黎去世,年仅39岁。

三女儿——曾纪琛

三女儿曾纪琛性格比较老实。她被曾国藩许配给好友,湘军将士罗泽南之子罗兆升。

曾纪琛在婆家过得同样不幸福。罗允吉乃纨绔子弟,整日醉生梦死,流连于花街柳巷。据说罗允吉在纪琛坐月子时还跑到秦淮河拈花惹草,最后被人绑架,曾国藩派人全城大搜查也不见这位姑爷的身影。不仅如此,曾纪琛还摊上了一位恶婆婆,泼悍乖戾,尖酸刻薄,性格暴躁,曾纪琛要逆来顺受,还要辛苦地操持家务。三小姐受不了委屈,只好整年住在娘家。

四女儿——曾纪纯

四女儿曾纪纯被曾国藩许配给好友郭嵩焘的长子郭依永。

婚后,曾纪纯与丈夫的感情也算美满,不久后她就生了一个女儿,但不料孩子刚满月,曾纪纯的丈夫郭依永就病逝了。这对曾纪纯的打击非常大,所以她身体越来越虚弱,35岁就烟消玉损了。

直到晚年,曾国藩才突然醒悟:过去找女婿,是找门第,自以为龙生龙,凤生凤,其实也不尽然。所以,当小女儿纪芬谈婚论嫁时,曾国藩决定不再顾忌门第,只要人品端正,好学上进,身强体壮便好。

五女儿——曾纪芬

小女儿曾纪芬24岁才结婚,在当时是标准的晚婚,丈夫聂缉椝是清末著名的官僚资本家,能官能商。小女儿成婚后,夫妇和谐,幸福美满。

曾纪芬是曾国藩五个女儿中,才华最出众的。晚年曾纪芬一直居住在上海,常年乐善好施,将丈夫的遗产和历年储积的家产提出一成作为慈善经费,并且每年都会拿出一定收入作为公益捐款。曾纪芬在83岁时去世,去世时有25个孙子和3个曾孙。

究其原因,只能说还是“门当户对”这个套路害人不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