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的教育,怎样实现一体化?

如题所述

      劳动教育是由小学、中学、大学劳动教育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影响。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怎样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体化?

        首先,聚焦发展劳动素养,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目标。大中小学要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与各学段具体目标要保持衔接性,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目标的确立要以劳动素养为准绳,体现其阶段性。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初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初中阶段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职业意识。普通高中阶段注重丰富职业体验,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的创造价值,养成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劳动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大学阶段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累职业经验,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培养。 

       其次,落实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延伸、持续运行、有效整合的共生发展过程,亟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一是注重各学段劳动教育衔接的耦合度,促使运行机制趋于协同化。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要系统考察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梯度性,使各学段层级目标在运行过程中有序开展,形成各学段教育内容一体化链条,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推进的多样化与协同化。二是加大劳动教育资源整合的统筹性,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深度发掘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供给,积极探索共建校内外教育资源联合共同体,协同多方资源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运行提供保障支撑,逐步改变劳动教育育人孤岛状况,助推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从点到面的兼顾与均衡。       最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保障体系。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运行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供给与政策保障能力,形成政府主导、统筹管理、大中小学配合的相互协作又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有一体化的制度了,学生就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其中不需要转换学校,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度。
第2个回答  2020-12-16
我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把这一块的问题用法律完善一下,这样才能实现一体化。
第3个回答  2020-12-17
开设劳动课程。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对劳动进行评级且可以晋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