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上述是原文,其他版本如
林海音在小说
《城南旧事》里后提到面两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又如
朴树的改编版里的“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等等。
此词抒发离愁别绪,却异常委婉、收敛,用了大量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离别的意象:“芳草”往往暗喻离情,“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
折柳”表达远离愁别之情。“笛声”往往显得哀婉幽怨,表达离别的愁绪,“山外山”指路途遥远,世事苍茫,“天涯地角”、“浊酒寒梦”,不一而足。短短10句里,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个中国古典“送别”的经典意象。这也许是其传唱久远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它的曲:平、慢、缓、婉。从听觉上,唯一向外突出去的一句就是“知交半零落”,也正是此句,令歌手朴树演唱时一度哽咽,乃至泣不成声。——浮世之上,知交飘零的飘零,落寞的落寞,我只身于此处,可谓半个知己也没有。
关于这首词是“送谁的”问题,历来极其有争议,根据其创作时间是写于未出家之前的,所以很有可能是送友人。
“许幻园站在门外雪地里把
李叔同喊出来,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鞠躬而走,消失在苍茫里。
是夜,大雪盖满了一座干干净净的城,尘埃无踪。
李叔同回身提笔,写下这句:长亭外,古道边……”这固然是网友的演绎,根据中国古典诗词里送别诗普遍的送别对象来说,在送友人的基础上也是在送自己。
那么,古时候,“古道相送”送的是什么呢?送你前去即将取得的荣耀?功名?成就?还是其他什么呢?
这一条古道曾经“车粼粼,马萧萧”走过很多人,发生过很多事,如今你与我同样面对如此情境,我们到底在送别什么呢?
古代交通不便,书信都有可能中断好几年,无怪乎
杜甫写“家书抵万金”,有时一别即是永恒,即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那种无可奈何而又五味杂陈的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