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好的数学几何思维

如题所述

首先,要搞清楚数学几何思维到底学什么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小学阶段图形和几何领域的学习后,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能判断物体的方位,用数对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等内容,要求从点、线、面、角、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从演绎证明、运动变化、量化分析三个方面研究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次,引导孩子从观察生活中的空间物体和几何图形开始

生活中的物品几乎都是孩子可以观察到的几何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告知孩子这些物品的“标准”数学名称,比如: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桌面是圆形或者长方形...让孩子逐步把眼前的物体和数学化的名词、术语对应起来。不过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硬性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名词、术语,只需看似实则有意地引导、渗透即可。孩子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会渐渐地把这些“术语”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中。

第三,引导孩子在观察中比较空间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异同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空间物体。比如:让孩子说说摸着篮球时的感觉是怎样的?触摸桌面的边和角是什么感觉?......把各种具体的物品放在一起,按照物体的形状怎么分类呢?为什么这么分?这些物品的形状哪里一样,哪里不同?长方体的魔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等等。以引导为主,家长可以讲述一些关键的特征,让孩子在感官的作用下,去发现、去体悟,而不是让孩子强行记忆。

比较空间图形的不同,还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分类是让孩子按标准辨认,这个标准就是物体和图形的显著特征。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制定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可以多样,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

第四,创造环境,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和几何图形感知

例如玩七巧板,这是一种平面图形的拼接游戏,孩子可以在拼、接的过程中辨认不同形状的特点,包括边的数量和长短、角的数量和样子等,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接和组合。还可以让孩子剪纸或者画画。让孩子剪出或画出生活中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等,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眼中的物体和图形与他们脑中的图形表象进行匹配的过程。通过操作的方式来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不生硬也不“逾越”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8
数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象你所说的那样长时间没有好好思考问题造成思维钝化是理所当然的,我曾经就因为自己数学学的好,觉得不用再学了,高考就有段时间学习别的学科荒废了数学,结果月考的时候成绩不怎么理想.
这就告诉你平时一定要做题,可能有时你会觉得作题很枯燥,不用做很多的题,只要把不同类型的题都做了就差不多了,这样时间 长了,效果就会漫漫出来了;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上了新课以后,老师留的作业题你比其他同学的正确率高,那么你旧会有成就感了,这样培养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再作题就不会觉得枯燥了,反而一天不做一道数学题好象缺点什么
兴趣培养出来以后,通过题型的巩固和练习,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遇到了难题并不可怕,只要你克服了心理张碍,那些难题有时候就是个纸老虎,千万不能把难题撂那不做,就算是你想了半天或是一天都没想出来,也要晚上睡觉的时候想,实在想不出来也不要问老师,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我相信如果是难题的话老师不会等你问就会讲的,大部分同学都没作出来把应该
如果你的数学特别差,就要多作体多翻书了 ,遇到不懂的就翻书找定理性质,书翻的多了那些定理就自然记住了,作到灵活运用才识目的,有很多题就边换了问法有些人就不会了,是学习方法有问题,知道定理性质是怎么得来的,一般的定理都是用以前学过的定理推出来的,就象金字塔前面的会了后面的定理你自己就能证明出来,这样就算你在考场上忘了也能重新把它证明出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