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双十一 知乎

如题所述

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跟春节中秋性质差不多。
对消费者而言:
1.因为消费者很早就预期到商家会进行“降价折扣”等活动,在总收入不变情况下,在基期会有一些消费抑制的行为(也就是储蓄),用于未来消费。这个是比较特殊短期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这些基期的储蓄就用于增加了这一节日前后的需求。 Curve Demand右移。
2.消费者行为还受到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心理中有很多属于从众,冲动,炫耀性心理等非理性因素,比较有名的是杜森贝利的示范效应。这些因素会扭曲对某一特定或某些商品市场的偏好,增加需求,造成供不应求。例如对电影、酒店、party等节日娱乐的需求较大,例如对iphone产品的需求过剩,例如女性朋友对服饰类产品的需求较大。这些因素常常被放大再放大。curve Demand右移。
3.需求曲线curve Demand通常是线性向右下。但短期则不同,有可能向上。
对供给方而言:
1,对完全竞争市场,SMC=SAC=SMR,短期边际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获得最大利润,确定价格与产量。但基本上商品市场上产品差异比较大,很多厂商在特定市场上获得接近垄断地位,短期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均衡原则是SMC=MR(教科书说此时这个均衡点的平均成本并非最低,即尚未进入规模不经济,对整个市场而言效率不是最高的,还有帕累托改进的空间。)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收益(此时可能获利,可能亏损,也可能无利润),从而获得最大利润(AR-AC)Q。饥饿营销好像也是采用了这个道理——通过控制供给量,来获得最大垄断利润。但短期内供给变化不大,极短的一两天之内的供给也主要靠调节库存来实现,所以这一点影响不是很大。
2.这些厂商订的价格策略通常是价格歧视,例如“前一百名五折”或者类似的对不同消费者进行不同定价策略。从而获得更多垄断利润。
综合起来,很多产品市场需求右移,供给也右移(恰好消灭库存),总的PQ增大(根据弹性分析: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总的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消费者主观满足和客观需要得到满足,生产者利润得到提高,同时政府税收能得到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