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怎么做

如题所述

合并会计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实现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数×母公司持股份额)

贷: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持股份额)

扩展资料: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四、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二)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五、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

(二)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如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则应作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息”科目。

六、小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31
海航会计教育为您解答:
合并会计报表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相关调整分录,涉及以下三项抵消分录:
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据仍按成本法列报):
借:长期投权投资-损益调整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实现的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增加数×母公司持股份额)
贷:投资收益(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持股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 (母公司以前年度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子公司在被母公司投资控股后资本公积的增加累计数)
贷:资本公积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相抵消(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抵消,直接汇总):
借: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报表数)
商誉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按新准则,只有正商誉,没有负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额)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其它股东享有的净资产份额, = 子公司净资产×其它股东的股权份额)
3、母公司和其它少数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与子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项目和期末未分配利润 相抵消: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占有的股权份额 )少数股东本期收益 (其它股东本期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其它股东占有的股权份额)
期初末分配利润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末分配利润金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金额)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