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思解释是:我本人喜欢群聚、不喜欢孤独,喜欢互助合作,这本是人之常情。(或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此句出自清‧康有为的《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出自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部分。

大同书是近代康有为著。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


扩展资料:

《大同书》创作目的:

"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大同书》见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四页)可见,康氏的目的是为了救苦救难,救国救民。

戊戌变法失败后,血的教训,使康有为看到国家民族的苦难更加深重,他流亡日本,游历欧、美等地,寻找医国治民的良药,西方资本主义进化论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影响。但是康氏《大同书》的思想仍基于儒学的"不忍人之心"的博爱观,"思有以拯救之"。

他依据《春秋》公羊三世说和《礼运》中的"小康"、"大同"说,运用今文经学的交易哲学,表述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即由"据乱"进为"升平"(小康),由"升平"进为"太平"(大同),那时人们都成为快活无比的"神圣"。而这种大同极乐世界,正如《礼记·礼远》篇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是为大同。"康氏在《大同书》中追寻的理想社会,就是这样既有中国社会理想特色,又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书(康有为原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7

此句出自清‧康有为的《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出自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部分。意思解释是:我本人喜欢群聚、不喜欢孤独,喜欢互助合作,这本是人之常情。(或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扩展资料:

《大同书》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把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与西方庸俗进化论思想结合起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文明尚未开化的据乱世进化到人理至公的升平世,最终演变为世界大同的太平世;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能通过改良维新来逐渐演变,而暴力革命则会导致天下大乱,灾难滔天。

《大同书》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和纲常名教,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这虽然是空想的理想大同社会,却一石激起午层面浪,为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大同书》是包裹在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思想外衣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的中国翻版,是作者试图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构建理想国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同书 (康有为原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6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此句出自:《大同书》,作者:康有为。

大同书是近代康有为著。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

揭露了人世间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今本。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一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与粱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变法制造舆论。

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去失败后,流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反对共和,后半生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述近千万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同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16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出自:清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写的《大同书》绪言《人有不忍之心》。原文如下: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故有父子、夫妇、兄弟相亲、相爱、相收、相恤者,不以利害患难而变易者,人之所乐也。

译文:那些喜欢聚群而厌恶自己一个人呆着的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所以有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收敛、相互体恤,不因为利害患难而改变的人是人们乐于见到的。

这句话实际上是其实我们要融入社会亲近社会。

扩展资料:

大同书是清代康有为著。此书利用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乱世,必须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天下为公,一切平等的社会远景。

但是,康有为是主张改良主义的,他不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所以,虽然他写了《大同书》,但他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大同的道路。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08

【解释】:

那些喜欢聚群厌烦一个人呆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持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出处】:《大同书》

【作者】:康有为

【赏析】:

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在《大同书》所表现的社会理想与欲实施的政治纲领,受到历代知识界人士的关注,不断影响之海内外。在其早年尚不肯将此书稿示人、只在与弟子或同道人论及"大同"宗旨之时,听讲者印象深刻、反应强烈。他的弟子梁启超曾多次言及此书:1920年在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出十余条《大同书》的主要内容,谓其书"理想与今世所谓世界主义、社会主义者多合符契,而陈义之高且过之。"可见此书在梁启超心目中地位的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