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学中医养生有关的东西,哪里教的比较系统啊~~

如题所述

汉大儒董仲舒有云:“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心静, 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潘守宇谈中医大道与养生智慧(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演讲提纲)
                                  一位中国平民的中医感悟
  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因天之序,顺应自然,药食同源,寓医于食,道法自然,道不远人,道在人心,道日用而不知,不为良相,就做良医。道以医显,从医入道。
最古老的一定是最永恒的
最经典的恰恰是最时尚的
全世界最高的学问是研究人的,而生命之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托尔斯泰讲了,人类的最高智慧,是了解天地万物,及人在其中的位置,这是最高的科学。
因天之序,人是靠频率和宇宙共振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一定要跟自然和谐度越高,就越臻于至善!联社有一个报道,说:英国的王储查尔斯王子接受英国男性健康杂志社的访问,他有一句话讲的很精彩。他说:“如果我们对8000年的印度和中国医术视而不见的话,那么我们的确丢掉了一点东西,我的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因为他们医学理论基础是看人在宇宙中,在和谐整体中的位置”。这句话讲的非常好,我对查尔斯王子了解的不多,但是,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他比较高的哲学水平。做为中国人如果不懂的这个道理,是值得反思的。我们有一些青年人不大了解中国的养生文化,甚至有些青年在网上还诋毁中国的养生文化,这是一种不了解的表现。我们的人文先祖把自己融入宇宙中,去临床实践,所获得的是一种真知,我们现代人很难做到的,因为现代人可以说:心浮气躁的多。能够真正的静下来感知宇宙变化的人不多,所以,他们获得了真知。比方说:经络,经络是几十年前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中医的一种伪科学的一个口实,说:中医讲经络,谁看见经络了。那么后来有人用仪器把经络给照了下来,发现仪器所照下来的经络和古人所画的经络图没有差别。那么古人是怎么知道经络是这样的呢?就是一种内视,这种内视的基础就是静,极其的安静,安静的合宇宙同步的时候,他就准确的感知到了经络的走向,这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布:21实际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作为研究领域;(病越治越多!)而是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作为研究方向!(养生颐养天年!)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是药三分毒,特别是中药!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
   药食同源,寓医于食!
2001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来自全世界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通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食疗”的保健效果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痛苦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健康与疾病这一对矛盾、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体把握。
中医的特性是平衡,中医的中字不仅仅是中国的医术,还包含了中庸之道,说文解字,中:上下通彻,左右兼顾,变更调整,中庸之意就是要通过变更调整,是事物处于上下左右之间的最稳定的状态,事物只有稳定才是平衡,平衡才是美,平衡才是相对的延长,这就是中庸之意,这就是中医的根源,记得过去批《中庸之道》,实际批中庸之道的时候,我们走的还是中庸之道,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党既不能犯左倾主义的错误,也不能犯右倾主义的错误,这不就是中庸吗?中庸它是一个调整平衡,使自己处于一个最稳定的状态,中医的魂魄就在于中庸,把人调整为一个最平衡最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就叫做接近自然,保持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人是不会生病的,恢复人的整体平衡,人的病是可以渐渐治好的,这就是中医与现代医学最本质的区别,,现代医学就是医病,病灶在哪里就医哪里,中医不是的,中医是保持或者是恢复平衡,我们现在的身体很好。要面对各种变化,一年四季的变化、七情六欲的变化、饮食的变化等等,你想保持这个平衡就的针对各种变化,使自己能够接近自然,保持平衡,恢复平衡,有病了是你的身体失衡了,恢复平衡后,病就不治而愈了,所以说,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养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律。
中医就是平衡,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习俗,要过百岁,过百岁是个迷,它是一个预示,预示着人应该活100岁,所以,《皇帝内经》讲:人享进天年应该百岁而去,现代医学揭开了这个秘密,人的细胞100多天更换一次。婴儿生下来100天,在娘胎里形成的它已经没有了,它靠自己后天的吃食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这是一种脱胎换骨,也是一种壮举!所以,我们要为他庆祝,这个庆祝的名称就叫做过百岁,即使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换一次,我们可以把人体比做一个大自然,给他营造一个风调雨顺平衡的环境,再长出来的细胞就是健壮的、有生命力的,它就取代于那些病态的、衰老的细胞,于是,人们就走向了健康,如果,我们在人体里面形成了一种违反自然的环境,那么再长出来的细胞就是病态的,它就取代了健康的细胞,这就是人体发病的根源,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中医!
中医中药不治病,只调节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释放潜能,潜能治愈疾病!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阴阳之理,阳为始,阴为终。四时之序,春为始,冬为终。死生之道,分言之,则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合言之,则阴阳和者生,阴阳离者死。故为万物之始终,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善治未病之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也就是我们家人推崇备至;中兄善治欲病之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仅善治已病之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扁鹊本来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但上述史载的扁鹊实为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左右(战国时代)的齐国名医,本名秦越人,被后人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上医”和“中医”的思想,在2500年前左右都已产生。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一次,刘神威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中草药为何能医病,是什么原因?
孙思邈答道:“中草药之所以能治病,原理是以偏就偏。由于各种药物不同的性:寒、热、温、凉;不同的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升降浮沉的趋势;不同的归经,对于患病的机体,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又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思邈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
   夜里9点到11点三焦经当令(值班),三焦通百脉,就是五脏六腑的连缀系挂,不能休息就气滞血瘀,百脉不通畅,四肢乏力,无精打采,五脏六腑血流气流营养排毒交通不畅;11点到凌晨1点,胆经当令;1点倒3点肝经当令;3点到凌晨5点是肺经当令 ;从夜里11点到早晨5点很重要,胆经排毒,易阳生;肝经为神,(开窍于目) ;肺神为魄(开窍于鼻);摄魂固魄,阴阳转换,排毒造血,都在这段时间,不因天之序,怎么健康?!
   肝神为魂,肺神为魄 孩子出生都是大拇指按在无名指的指根处,无名指的第二节处是肝穴,大拇指是肺经,孩子握固一做这个动作,是摄魂固魄,人生下来都是握固而来,撒手而去,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人魂飞魄散了!
   世界上的百岁老人,各有自己的长生秘诀,但有一个共同秘诀,也就是生活习惯您知道吗?
    那就是早睡早起,晚上九点钟之前睡觉!(大道至简,道不远人,以至于释迦摩尼菩提树下悟得道后,自己都惊奇:简单到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医政相通
《资治通鉴》以医论政;《伤寒杂病论》是以政论医,所以说不做良相就做良医!
“万事治本,必先治身”。“凡治政之纪,必自身始”《吕氏春秋》时讲;“万事治本,必先治身”。自然间和人发生了什么事,本在哪里呢?本在自己的身体。
   湖南出土的一部医书里面记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10年未成,身体垮了,走路都要跌倒了,家里生活一团糟,他请教了当时一个主管医的大臣天师癸,天师癸告诉大禹,“凡治政之纪,必自身始”。就是说治理国家的纲纪,首先要从治理自己身体为始。于是就帮大禹调养数月,数月后大禹精神百倍,家里家外也是一片祥和。10年没办成的事,3年治水成功。所以物质身体是第一性的,如果说不能够治理人体的平衡,他的精神状态就是失衡的。
为人父母者不学医,谓之不慈,
为人子女者不学医,谓之不孝。
  人生许多的不幸和悲哀,多数都是源于无知与疏忽!
  生病是祝福的开始,生病是提醒我们该改变了!
  上帝
  用疾病纠正人的过失
  用身体的痛苦管教他!
   前半生从错误中学习,后半生在带病中延年!
   人就怕无所顾忌?带病养生,以烦恼养菩提心!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地母亲!
    肝肺心肾脾对应仁义礼智信,对应五行木金火水土,对应人身筋,皮毛,血脉,骨,肌肉。对应风水东西南北中。对应角jué、商shānɡ、徵zhǐ、羽yǔ、宫ɡōnɡ五音 (题外话:这就是音乐疗病的原理;酸入肝,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甜入脾,凡是食物都有寒热温凉平的属性,这也就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可以治病的原理,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对应的分泌体液:肝开窍于目为泪;肺开窍于鼻为涕;心开窍于舌心血变现为汗;肾开窍于耳为唾液;脾开窍于唇为涎液!可以对照诊病 ).
  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深厚的哲学基础。首先是“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第二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第三是“审因施食,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第四是“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烹饪和营养的哲学内涵。
人的疾病千奇百怪,但简而言之就是四类:寒热虚实!怕冷啊还是浑身燥热;是虚的走不动路啊还是没动地方就打饱嗝呀!越是复杂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越简单!
其实所有的食物都分:寒热温凉平属性,要结合自身,例如(嘴起泡,口腔溃疡,耳痒,咽喉痛等等,是身体告诉您:上火了,不能再吃肉鱼“鱼生痰肉生火”,别吃热性食物比如小米,让我吃点大米吧,快让我吃点生菜,油麦,苦笋等降火的蔬菜吧。)您这样听从身体的本能,就不得病了!但是您嘴起泡,口腔溃疡,耳痒,咽喉痛等等,仍不注意饮食,相信医药,吃抗生素,牛黄解毒丸等,上面的症状消失了,口腔,耳朵不痛痒了。好了症,但病没好,您仍然一如既往的吃喝,不改变饮食,休息!下一步病就进入内脏了,要不癌症等大病都不是一天的结果!!切记!!寓医于食,是每天生活都坚持!药食同源,但药也不能立竿见影(您想单吃马上好病是误解!)
一年四季养脾胃(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春季到夏初,阳气上升,人容易心肾不交失眠,嗓子哑。中医原理是:肾水不能平衡心火造成的。
肝火旺就失眠,肝升肺降,肺是金,火克金,火属心,苦入心,可以降心火,升肺金,平衡肝火,失眠就好了!!
1,注意调节情志,别太压力,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解脱自己,别太纠结,很多东西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2,苦菊,生菜,莴苣,带苦味的菜,大米比面粉也是凉性的。这是食物,可以寓医于食。
3,注意锻炼,例如登登山,散步。您喜欢登山吗?劳身治失眠,劳心得失眠。
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只有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只有掌握了四季养生的规律,我们才能非常自如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健康道路!
人体是最无为,最自足的恒温平衡系统,不能偏离自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究科学的养生理念和生活之道!只有因天之序,根据身体的本性原则对待身体,才能长生久视,颐养天年!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一个度,要永远遵循一种平衡。我的宗旨是:身体五脏六腑有毛病了,能用食物调理,就尽量用食物调理,这才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根本的方式。医道乃养生之道,生活之道,这是道的至真本意。

顺道昌,逆道亡。祝各位都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身心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2
可以下载扁鹊中医app,系统学习可以报个中医学习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