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7.足太阳膀胱经

如题所述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之一。手太阳小肠经走完听宫穴后,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眼内角的睛明穴处,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叉于头顶部百会穴处。它分支为: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的位置,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成左右沿肩胛骨的内侧,脊柱旁开1寸5分,一直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的位置,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另一条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处。最后一条分支从颈项分出下行,通过肩甲内侧,从附分穴下行至腰部,沿大腿后外侧至腘窝处与前一支脉汇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足外裸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处,进入足少阴肾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位于小腹中央,是储尿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膀胱与肾直接相通,两者之间又有经脉,相互络属,因此,膀胱与肾为表里关系。膀胱的水从两个方面能进入膀胱,第一是从三焦渗透入膀胱,第二是从肾脏通过输尿管之后进入膀胱。膀胱会储尿和排尿,全赖以肾的气化功能。肾能气化水,是因为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因此当小肠的火不够时,膀胱的水就不能正常气化,变成冷水,此时的水停留在最底部,只要有一点尿,就会感觉到胀,变成了尿频。解决方法是加强小肠的温度。用灸法:关元穴+中极穴。当膀胱出现问题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是小便不利,甚至闭尿或者是遗尿还有小便失禁。小肠有温度又跟心脏有关系,所以我们的五脏六腑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中医治病要治整个人,而不是只治疗一个病症。一个正常的人,每次的气化,膀胱就会慢慢膨胀,膀胱尿液储量达到400CC的时候,就会感到胀,此时就会去小便。膀胱经的虚症表现为小便清水,后背胀痛寒冷,腰痛无力、肥数雀胖,面色不华,皮肤干燥,早衰皱纹。膀胱经的实症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后背肌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头痛头晕,面部皮肤油腻、易过敏,黄褐斑、痤疮。膀胱经一共有67个穴,气血循行时间为下午三点到五点。其中,攒竹穴除了治疗眼睛问题外,还可以治疗打嗝,方法是用力掐出痛感。睛明+眉尾+瞳子髎+攒竹这四个穴在一起可以用放血疗法,或者艾灸,治疗视力不好,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眼睛红肿。眉冲穴和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等头部穴位可以治疗鼻子的问题。每天梳理头皮,可以梳理头上的全部穴位。早上起床用手指梳理头皮一百下,脱发也得到了改善,脱发减少,头发也开始慢慢长出。天柱穴可以治疗后项强痛,奇穴安眠穴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大杼穴可以治疗骨头问题,风门穴可以治疗后背的痈。肺俞穴和厥阴俞可以治疗内科病和心脏病。需要注意的是,膀胱经在背部分为两条,一条是督脉外开1.5寸,另一条是督脉外开3寸。此外,还有十八个背输穴,治疗大多采用俞募治疗法,都在督脉旁开1.5寸。心俞可以治疗心脏供血不足,督俞可以治疗血癌,膈俞可以治疗全身的血病,消渴穴可以治疗消渴病,肝俞可以治疗肝病,胆俞可以治疗胆结石,四花灸可以治疗肺结核,脾俞可以治疗四肢问题,胃俞可以治疗胃病,三焦俞可以治疗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消化不良、肚子胀满等问题,肾俞可以治疗肾病和腰痛,气海俞可以治疗腰痛和痔疮,大肠俞可以治疗大肠问题,关元俞可以治疗妇科问题和男性腰痛问题,小肠俞可以治疗小肠问题和腰疼腹泻,中膂俞可以治疗肾虚、消渴病、腰痛、大小便问题和妇科赤带白带问题,白环俞可以治疗疝气、大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