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出现了哪些青铜冷兵器

如题所述

商周时期出现了哪些青铜冷兵器

商周时期战车——

商周时期车战是战争的主要方式,我国早在公元前二千余年的夏代即已使用战车,殷商时又有了巨大进步。古代战车为两轮四马,方形车厢,上立三位甲士。左方甲士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持弓箭主射;右方甲士称“车右”,又叫“参乘”,执戈、矛作战;御手居中,主管车辆驾驭。

战车上使用的武器除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殳等。商周车战,即使双方战车逼近、马头相碰,其甲士间距还有4米以上,均不能杀伤对方。双方作战格斗,必须两车相错。

商周时期重要兵器——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加上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巨大发展,其突出表现是青铜武器的广泛使用与进步。

商周时期矛为重要长兵。殷墟出土铜矛均为双锋,柄有双耳,以系缨络,精美锐利。周代铜矛矛刃加长而柄稍短。周代有酉矛、夷矛二种。酉矛较短,夷矛较长,可能分别用于步战或车战。在形制上周矛的某些变化,表明矛的刺杀技术有所发展。

考古出土表明,商周时期使用最多的铜兵是戈。戈是中国上古时期独具特色的兵器,主要是以钩割和啄刺御敌。商周武器以戈使用最多,西周武士必习干戈。干即盾牌,用于防守,戈主进攻,“干戈”成为战争的代名词,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戈均为重要兵器。

矛只能直刺,戈只能钩啄,古人在实战中试着把矛与戈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能直刺又有横啄钩杀的武器,于是创造了“戟”。

目前所见考古出土最早的戟,见于河北藁城台西商代古墓,证明这种复合式兵器创制于商代,西周时期出现用青铜将矛与戈铸成一体的铜戟,多呈十字形,但更多的是戈、矛联装成戟,木柄腐朽不存,于是出土时只剩下矛头与戈头,以致被误看成两种武器了。

戟的使用最早是商周,为其车战中的主要兵器之一,但更广泛地使用载,则是春秋战国时代,戟虽然能刺、能啄、能割,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用戟的下刃进行钩割,因有一些出土铜戟上端并不铸成矛锋而铸成曲刃,表明它主要使用的手法还是钩割。

“五兵”之一的“殳”,为西周时期兵器之一。殳是长约一丈余、无锋刃的武器,其用法为打击,但不是棍棒。在出土的西周铜兵中,有不少球形器,球形上铸有乳钉,球体中央可以安装木柄,用以撞击敌人。球体重500克至800克,乳钉少则3枚,多达18枚,可见此铜球装上木柄即成为殳,为车战时之击兵。

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剑,当起源于商代,考古出土殷周战车装备之武器分三类:弓箭为远射兵器,戈、矛等为格斗兵器,剑则为卫体武器。商代青铜治炼技术提高,人们铸制略如刀矛形之匕首,柄首略曲,呈马、羊首形,双锋刃,长30厘米左右,这便是最早的古剑。

西周时铜剑形制较多,有马首柳叶形、有脊柱形等,均较短小,多为肉搏自卫用。总的看,商周时期剑尚处于初期阶段,至春秋战国时代,剑术方有飞跃的发展。作为防卫武器的甲盾,在商周时期已有初步的发展,商周时期主要使用皮甲,但亦有青铜制作的甲胄,披挂起来,威武壮观。

干盾,后称盾牌,为手持防卫兵刃、矢石之器械。甲骨文中有武士一手执戈,一手执长方盾的生动形象。至周代,盾已有多种形制。《周礼夏官》载,“司兵掌五兵五盾,司戈掌戈盾之物”。所谓“五盾”,有大小不同及木制、皮制等各种盾牌,以备车战、步战等用途。

在中国历史上,降至商周,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进入了青铜文化的灿烂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武术进入武术文化开端的时代,青铜兵器的多样化及其演进,为中国武术史留下了一曲光辉的乐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