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是什么民族

如题所述

么佬族和仫佬族: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么佬族,现有159328 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 聚居于罗城么佬族自治县。“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么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么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么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么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么佬族山乡素有“ 煤乡” 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么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 小桂林” 之称。么佬族和仫佬族历史么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 姆佬” 、“ 木佬” ,是包括在僚、伶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最晚么佬族人在元代或明初就已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其民族自称为“ 伶” 、“ 谨” ,壮族人称他们为“ 布谨” ,汉族人称他们为“ 姆佬”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么佬。么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属于石山地带,层峦叠嶂、山峰如林、峡谷洼地密布,土质贫瘠,农田灌溉和交通都极不方便,难以发展经济。近几十年来,不断兴修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越来越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么佬族人生活的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僚族的称呼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书·西南夷传》称夜郎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夷僚”。晋代以后,文献资料上到处可见类似的称呼。涉及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僚族,又出现了“僚民”、“僚子”、“土僚”、“夷僚”、“生僚”、“山僚”、“洞僚”等称谓。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的僚族,被称为“葛僚”、“守宫僚”、“夷子”等。关于“僚”,许多学者认为是“骆”的后裔,而“骆”则被认为是“越”的另一称谓。而“越”是中国南方民族的一个大族系,经春秋战国至秦汉,不断发生迁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2
说到仫佬族,可能很多朋友们对这个民族感到很陌生。也确实,仫佬族这个民族确实很少见,不过仫佬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仫佬族的先祖们用自己的双手与大自然抗衡着,然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美丽家园。当年抗战的时候,仫佬族还在国家的领导下与日军激烈斗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仫佬族的民族文化吧。

仫佬族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与自然抗争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的优秀民族性格和品质特征。如今你走进仫佬山乡,会品味到我们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你不由自主地走入一种美的氛围和和谐的境地。我曾把仫佬山乡概括为“三尖”,即“山峰尖”山势如剑,神奇秀气,“筷子尖”用美食美味,热情待客,“笔头尖”仫佬山乡出了很多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崇尚道德、倡导文明,是仫佬族民族心理特征之一。仫佬族热情、温和好客、注重礼仪,讲究秩序。他们的言行举止注重“门风”,注重荣誉感,如果哪家的某一成员言行不礼貌,将被视为门风不正而成为耻笑的对象。在仫佬山乡,人际之间不管面生面熟见了面都打招呼互相问候,山村小路旁相距不远便能看到一座座供行人休息的“人字架”小瓦房,村边的井水旁也总摆有石墩,留有竹筒供行人就坐饮水解渴,如果哪个村没有这样做,会被众人议论和耻笑。

仫佬人聚族而居,这既表明仫佬族的凝聚力和亲合力,同时反映了仫佬族讲究秩序,和谐共处的民族心理素质。经过深长的历史考验而代代相传的族规家训,深刻影响着仫佬人的言行举止。古代文明的优秀传统仍顽强注进现代仫佬人的观念里。流传于仫佬人之间几经兴衰,感人至深,优美动人的《十劝人》歌便足以说明这点。这首歌谣,通过节目活动的形式教育和告诫青年后生要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大度宽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等,要求后生们努力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无疑是仫佬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

仫佬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其中最为盛大节日有“依饭节”和“走坡节”。依饭节那一天,各个村庄都杀猪、宰牛、包三角粽粑,唱歌、跳舞,欢聚一堂共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走坡节,是仫佬族的“后生节”,在春节和中秋节之后特别盛行,那时已是农闲,仫佬族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去走坡。他们以对歌谈情,说爱,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有时从早唱到晚,从晚上唱到天亮。盛况非常,正像歌中唱到的“唱歌先,功夫不做丢一边,功夫不做千年在,风流没有几多年。”“八月十五艳阳天,哥妹同来耍同年,同年有心来唱歌,唱到日落月西偏。”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由不相识到相识、相交、相知、相恋,有的喜结良缘,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第2个回答  2023-01-02
仫佬族、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京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蒙古族、裕固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柯尔克孜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