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四个轴的叫什么名字?

弦上面四个轴叫什么名字?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梦溪笔谈》称“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是最早关于胡琴的文字记载,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关于胡琴的记载在《元史·礼乐志》有这样一段文字“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有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现在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

唐宋时期凡来自北方或西北方的拨弦乐器均称琴,再向前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无具体名称,统称琴。那么琴为什么加一“胡”字,据传说,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个拉弦乐是北方传来的,认为是胡人制造,所以称胡琴,为什么又称为二胡呢?因为是用二根弦拉奏,所以又称二胡。

二胡在明清时代的民间就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是各类艺术院校的二胡必修教材。

现在的二胡制作大都不采用“卷龙首”,而是半月牙弯形状,共鸣箱有六角、八角等多种形式,琴筒蒙以蟒皮,筒上装琴杆,杆顶设二木轸,木轸至琴底张弦,以竹张弓,马尾纳二弦间,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马尾与琴弦磨擦而发音,定弦为五度。有时为了表现地方特色也有用四度定弦的。从五十年代后,许多人对二胡进行改良,如丝弦改为钢弦,采用机械转轴,不有双千斤,将二弦改为三弦称为三胡(未被广泛采用)。用四根弦称四胡,原“东北音专”杨雨森教授改良大革胡(把弓子解放出来),在民族乐团内已采用,在民乐合奏中作为低音乐器伴奏,还有人专门为演奏“二泉”而制作的中音二胡(比二胡低五度),制作考究,音色浑厚,很受二胡界欢迎。

现在许多中等高等艺术院校均设有二胡专业,培养专门演奏人才,许多作曲家不专门为二胡写了独奏曲,在各类音乐会上成了久演不衰保留曲目,如“赛马”、“江河水”、“山村变了样”、“新婚别”、“草原新牧民”、“长城随想”等。二胡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各类文艺团体及剧团的乐队、企事业单位演出队都少不了二胡,尤其是戏曲剧团的乐队,真是到“少了这个金珍菜,就办不成八大碗”的境地。

二胡这件民族弓弦乐器在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二胡演奏家的手指而产生
二胡 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

二胡

二胡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 。

二胡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琴师演奏二胡时采取坐姿, 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二胡发出的乐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以接近于人声的音色,成为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乐器 ,有人还因此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由于二胡的音色听起来略带忧伤,因而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

1949年后,二胡的制作、改革和演奏艺术得到了发展,它可以独奏,也可以在歌舞和声乐以及戏曲、说唱音乐中伴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更 是一种主奏乐器,类似西洋管弦乐队中小提琴的角色。

由于二胡制作简单、廉价易学而又音色优美,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1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梦溪笔谈》称“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是最早关于胡琴的文字记载,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关于胡琴的记载在《元史·礼乐志》有这样一段文字“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有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现在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

唐宋时期凡来自北方或西北方的拨弦乐器均称琴,再向前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无具体名称,统称琴。那么琴为什么加一“胡”字,据传说,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个拉弦乐是北方传来的,认为是胡人制造,所以称胡琴,为什么又称为二胡呢?因为是用二根弦拉奏,所以又称二胡。

二胡在明清时代的民间就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是各类艺术院校的二胡必修教材。

现在的二胡制作大都不采用“卷龙首”,而是半月牙弯形状,共鸣箱有六角、八角等多种形式,琴筒蒙以蟒皮,筒上装琴杆,杆顶设二木轸,木轸至琴底张弦,以竹张弓,马尾纳二弦间,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马尾与琴弦磨擦而发音,定弦为五度。有时为了表现地方特色也有用四度定弦的。从五十年代后,许多人对二胡进行改良,如丝弦改为钢弦,采用机械转轴,不有双千斤,将二弦改为三弦称为三胡(未被广泛采用)。用四根弦称四胡,原“东北音专”杨雨森教授改良大革胡(把弓子解放出来),在民族乐团内已采用,在民乐合奏中作为低音乐器伴奏,还有人专门为演奏“二泉”而制作的中音二胡(比二胡低五度),制作考究,音色浑厚,很受二胡界欢迎。

现在许多中等高等艺术院校均设有二胡专业,培养专门演奏人才,许多作曲家不专门为二胡写了独奏曲,在各类音乐会上成了久演不衰保留曲目,如“赛马”、“江河水”、“山村变了样”、“新婚别”、“草原新牧民”、“长城随想”等。二胡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各类文艺团体及剧团的乐队、企事业单位演出队都少不了二胡,尤其是戏曲剧团的乐队,真是到“少了这个金珍菜,就办不成八大碗”的境地。

二胡这件民族弓弦乐器在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二胡演奏家的手指而产生
二胡 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爱好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

二胡

二胡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奏乐器 。

二胡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琴师演奏二胡时采取坐姿, 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二胡发出的乐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以接近于人声的音色,成为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乐器 ,有人还因此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由于二胡的音色听起来略带忧伤,因而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

1949年后,二胡的制作、改革和演奏艺术得到了发展,它可以独奏,也可以在歌舞和声乐以及戏曲、说唱音乐中伴奏。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更 是一种主奏乐器,类似西洋管弦乐队中小提琴的角色。

由于二胡制作简单、廉价易学而又音色优美,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的乐器。
第2个回答  2023-03-12
二胡由琴筒,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斤,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质色木作成的。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振动膜,筒后口装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发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它们各有其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直径,就经历了8.4 8.6 8.8cm 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形状不规则的琴筒要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不够优美,我们江南的味道不太浓,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为专业演奏。
振动膜,是一块薄而坚韧,弹性很好的蟒皮,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振动,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了音量,产生丰富的音琴杆,又称担子,通常都用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上部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制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著名制作师周荣庭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学,在制作中都应精确的把握,不能马虎,对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月弯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
弦轴,又称琴轸,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外形呈纺锥形。轴顶加饰,用多层骨片于木片胶合,轴身开有纵向沟槽,弦轴有两个,上轴栓内弦,下轴栓外弦。弦轴的细端钻有小孔,用以穿系琴弦。20世纪60年代,张子锐发明了直行式二胡螺丝弦轴(铜轸)。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
琴马,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二胡马比京胡马大,竹马的发音明亮,适用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木马常用松节木或色木制作,音量较大,音色存厚柔美。将色木马处理后,发音更佳。琴马置于二胡振动膜中心略偏上方。琴马除有与千斤相同的截取有效弦长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发音体琴弦的振动传导给共鸣体振动膜。琴马的调节会使二胡的音色有不同。
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竹子的细端作弓头,粗端作弓尾,两端系以马尾而成。20世纪60年代初,张子锐设制的螺丝琴弓得到推广,马尾束穿系和钩在弓头及弓尾挂钩之间,通过调节螺丝可根据需要改变马尾的松紧,更换琴弦也极为方便,现全国广泛使用。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二胡两条琴弦粗细不同,使用丝弦时,如外弦用子弦,里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里弦就用老弦。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使用钢丝弦时,外弦用裸弦,里弦用缠弦。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
此外,还有琴托,又称托板,一般用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依靠与琴杆的配合以及木螺钉固定。琴托与琴筒之间除两块垫板相连外,其他部位均无接触。琴托除增加演奏时的稳定性外,还有助于琴筒的振动共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