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有没有和李皇后发生过什么关系?历史上张居正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09
1、张居正有没有和李贵妃发生过什么关系?

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年号万历。
其时,朱翊钧不过十岁,故而其生母李贵妃在政事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此外,张居正与冯保联手,取代高拱、孟洪,分别坐上了首辅、司礼太监的位置,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单说这李贵妃,时封慈圣皇太后,受明穆宗宠爱多年,不仅姿容秀丽,也是个极有主见极有能力的女人。万历初年的很多事情,她在幕后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她处事之有条理,思虑之深远,待人之恩威并重,连冯保和张居正都深感敬佩。
然而她毕竟是个后妃,无论是先前做王妃的时候,还是朱载垕在位的六年,她所要做的,只是当好一个对内娇媚动人对外端庄贤淑的妃子,几乎从未直接参与过政事。这突然间,幼子当政,她几乎事事都需过问,且稍有不慎便可能天塌地陷,即便她再有政治上天赋和能力,也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幸而有张居正。虽然冯保也是她的心腹,和她感情深厚深得信赖,但宦官干政始终并非正道,而张居正,又确实有着非凡的智慧与魄力,很多难题到他手中都能安然化解,因此很为李妃所倚重。
李妃出身寒微,其父李伟在她得宠后常以种种理由要求赏赐,在她成为太后后更是变本加厉,甚至屡次出现仗势欺人的行为,这使一向孝顺的她又平添了许多烦心事。一次李伟因承办战士的棉衣以次充好,按国法当予以惩处,李妃又一次陷入了两难境地。此时张居正又以其政治手段予以调解,在保全太后一家颜面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这件事。为此,李妃更是对他心生感激,在其他事情上也比往常更为眷顾。
明穆宗朱载垕,其实是个荒淫无度的皇帝。在他做裕王的时候,不得父亲的宠爱,因此常郁郁寡欢,借纵欲来发泄心中的不快。李妃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裕王府当侍女,很快便被好色的裕王看上。要从那么多女人中脱颖而出又长期受宠,谈何容易。她是聪明的,她明白,要得宠,必要狐媚,要固宠,又需得端庄,然每日费尽心力讨好他,所为的终究也不过是生存。若说感情,最初的时候她怕是还不懂,等她懂了的时候,他已经是她的丈夫了,她也无心考虑了。可这朱载垕毕竟是个荒唐的人儿,她既要讨他的欢心,又要见容于众妃,有时想起也自觉苦涩。
朱载垕大行后,她不过二十八岁,她不仅因失去丈夫而感到悲痛感到寂寞无依,也担心自己孤儿寡母在于众多阴谋家的斗争中势单力薄。此时的张居正,让她感到可以有所依靠。于是,对张居正这个睿智沉稳进退有度的人物,她有了一份自己也无法捉摸的情感。

再说张居正。也许除了他自己,也就再没有人知道他也对李妃怀有几分爱慕之情。
事情要追溯到嘉靖年间,那时的张居正还是裕王的伴读。一次和裕王讨论政事,李妃以其独有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语惊四座。她的聪颖和远见令他惊叹与折服,而她的美丽更是长久地停驻在他心中。
自然,明白如他,是不可能对一个王妃有任何奢望的,于是这份感情也就长久地深埋心中,以至于他自己都快要淡忘了。除了在李太后召他议事时,她的明媚风姿,他从来都不敢正视。
张居正有个小妾,小名玉娘,颇得其宠爱。这女子乖巧伶俐,又会唱些小曲,李妃有时无事时也会召她到宫里,两人聊天解闷。一日,玉娘一远亲犯了事,她央求张居正网开一面。张居正自是不愿徇私,更称此事已惊动太后,已无回转余地。玉娘一时情急,脱口一句:你不要推脱,我早看出来太后有意于你。张居正头脑一炸,一个巴掌就打将过去。这脆生生地一个耳光,把玉娘吓坏了,他自己也愣在那里。
因为她的这句话,陈年的情感又重现他心头。更因了她也对他有意这个想法,那些本只是温热的情感从此燃开去,不可遏止。
可于他,首辅张居正,最大的梦想还是做个入伊尹一般的贤相,一切事物都要屈于他政治抱负之下。她是皇太后,从政治上,他需要她的支持,因此他要与她周旋,要得她信任,要讨好她,要利用她,甚至有些时候,要欺骗她。这一切事情,都不过是政治手段,若参杂了一个“情”字,便为难了许多。
然而她的沉默,她的震怒,她的温言软语,她的低眉浅笑,她的见识不凡宽和仁慈,他又怎能视若无睹。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在处理每一件事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她造成伤害。

2、历史上张居正怎么死的?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已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呢? 居正在位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已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时,误将“勃”读成了“背”。突然听见身边一声大吼:“这个字应该读‘勃’!”居正这一声大吼,让万历真的有些“勃如”了。但碍于居正当权,没有发作。但从此,居正在万历心里便不是敬爱,而是敬畏了。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帝王的逻辑!居正既死,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不久,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开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致使刚刚中兴的明朝,又走开下坡路。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 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间已无张居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