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

如题所述

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应该要了解居家养老的性质和内容,然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居家互助养老具有可行性。邻里之间相互比较认识,年纪较轻的60岁左右的老年人身体条件基本上还可以承担一些较轻的体力劳动,再加上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或者采取积分的方式,这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其次,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年纪60岁左右的老年人帮助年纪较大的邻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

最后,可以降低农村养老成本。居家互助养老,国家以较小的支出可以撬动农村老年人的积极性,居家养老既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可以降低社会成本。

居家养老的好处优势减轻养老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市场、家庭、社区、个人组织等参与居家养老,形成了提供服务模式主体的多元化,使职能分工被多部门分解。对于政府,相关组织的参与大大减轻了财政的负担;对于家庭,也使其突破了过去的资金来源机制,节约了家庭支付养老活动的开支;而对于社会,则更多地吸引了丰富的人才技术,并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大大减轻了各主体的养老负担,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催生着更大的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6
1、空心村。

如果换在以前,很难想象,一个村子里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两个左右的孩子,到现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没几个人的样子。

换做以前,村里的小孩早就围在一起研究着去哪里抓鱼了,而现在,农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没几个了,年轻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岁以上的人,以60岁70岁的老人居多。

这个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过了,这样的家庭,子女都不回来了,老人去找什么子女养老呢?

无非就是自我养老罢了,这也是农村孤寡老人被迫选择的结果,如果可以,谁不想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

2、子女经济压力大。

相对于那些空心村,那种靠近县城的村子情况会好一点,但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

虽然老人的子女没有因为打工的事情离家太远,老人还是可以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但在农村里面,大多数家庭,都只能局限于解决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只是有心无力了。

3、老人与子女不和。

谁都想家庭和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去为这个家努力奋斗,但总有各种问题,让家里面的老人与子女与儿媳妇等相处不和睦。

对于老人来说,自己需要靠子女养老,但他们心里大多都认为这是子女应该做的,子女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个无意的动作,总会让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图,到最后让自己内心很难受,也让子女很难受;

对于子女来说,他们为了照顾老人,在工作上放弃了一些东西,好有足够的时间在家照顾老人,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没有什么时候亏待过老人,但老人总会用各种理由来针对自己,让自己很难受。

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一个有得没得的事情,让一家人都很难过,谁也不讨好。

二、农村养老的几个影响因素。
其实,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有着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1、养老金。

这个是国家大计,我们需要按自己的情况进行参与,到60岁以后每个月拿到的养老金,其实差距不大,大部分的农村人选择的都是最低档,60岁以后一个月差不多就90块钱左右,有生于无。

2、养老环境。

养老的环境很重要,但通常来说,农村人嘛,大多数都会在农村里面养老,到几十岁的人了,你还让他们再去城市里面重新适应城市生活,这个有点不靠谱,所以养老环境,一般都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知道菜场在哪里,知道医院在哪个方向,可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3、谁来帮忙养老。
第2个回答  2022-02-26
1)贯彻落实国家老龄工作方针。国家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及资金监管力度,各级单位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不折不扣将老年人工作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签订《子女赡养老年人协议》。《子女赡养老年人协议》是针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而制定,村、居委会通过协商沟通解决,让子女与老年人共同签订《子女赡养老年人协议》,村居委会及村民小组监督,对签订后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报有公安机关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

3)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正常运转。国家积极推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也出台很多政策性文件,根据各地需要,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建设了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不过,基于人员、资金、服务等原因,很多地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基本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22-03-01
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老人养老,还是以家庭式养老为主,由子女轮流或者固定一家照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空心村。

如果换在以前,很难想象,一个村子里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两个左右的孩子,到现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没几个人的样子。

换做以前,村里的小孩早就围在一起研究着去哪里抓鱼了,而现在,农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没几个了,年轻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岁以上的人,以60岁70岁的老人居多。

这个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过了,这样的家庭,子女都不回来了,老人去找什么子女养老呢?

无非就是自我养老罢了,这也是农村孤寡老人被迫选择的结果,如果可以,谁不想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

2、子女经济压力大。

相对于那些空心村,那种靠近县城的村子情况会好一点,但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

虽然老人的子女没有因为打工的事情离家太远,老人还是可以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但在农村里面,大多数家庭,都只能局限于解决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只是有心无力了。

3、老人与子女不和。

谁都想家庭和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去为这个家努力奋斗,但总有各种问题,让家里面的老人与子女与儿媳妇等相处不和睦。

对于老人来说,自己需要靠子女养老,但他们心里大多都认为这是子女应该做的,子女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个无意的动作,总会让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图,到最后让自己内心很难受,也让子女很难受。
第4个回答  2022-02-26
家庭养老。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它养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们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受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流动、失地、老龄化等因素的挑战,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2集体养老。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养老方式,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适合这种养老方式的,只是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3养老保险。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好的养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4储蓄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