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读曾国藩,读懂已不再少年”,为何这样说?

如题所述

后来彭玉麟说有个户部候补外郎,愿意捐十万两银子,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把他的祖父要铭刻于乡贤祠堂!一个人想要提高自己, 需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比如增强自身的道德、才干,从而在事业中获得成绩, 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嫉妒别人, 打击别人上。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把精力放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本领上, 而不是琢磨如何对付别人, 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举读书一例,他推崇“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他甚至要求每天都坚持固定的日程。只知道曾国藩是汉奸、满清的走狗、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特别是南京屠城,对孕妇剖腹取婴儿的残忍手段,是他指挥的湘军所作的最令人不齿的行为。成年后,方知曾国藩是一代名儒。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用十年建湘军,平太平天国、捻军,这可谓为统治者力挽狂澜;然后成功摆脱顶层领导的猜忌之心,荣归故里,福及子孙。晚年又主持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内军械所,顺应了时代发展。更不屑介绍这种我认为经世致用的俗物、地摊上的网红, 比如《曾国藩》、《厚黑学》,但也许是真的因为到了平和的中年,刚好有新世相的推荐,就去读了《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首先,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是为立功;其次,曾国藩留给外人一副谦谦君子、注重德行的印象,是为立德;第三,曾国藩承袭了桐城派的文脉——桐城派被视为清代中后期文坛的正宗。但相比于曾国藩立下的功劳,他的人生经历更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可以从他成长的经历上找到很多自己当年甚至现在的影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1
曾国藩理论不经历过一些事情不容易读懂,就像一个孩子永远不了解社会残酷。当到了他遇到了苦难就会突然悟出其中道理,所以等他读懂了他已经不是懵懂少年了。
第2个回答  2021-03-21
因为少年的时候根本没有那样高尚的思想,而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才读得懂曾国潘
第3个回答  2021-04-03

第4个回答  2021-03-21
曾国藩写的书少年时看不懂,等到能够看懂的时候就已不再年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