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道德 [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详细释义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扩展资料

造句

1、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3、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4、我们要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5、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

6、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

7、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9、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取乐是不道德的行为。

10、耻笑有生理缺陷的人,是不道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1
【叫阵人性具有的道德】
什么是道德?有何用?从古今大量褒贬的人物可知,它是对人性有实用的抑恶扬善、奖勤罚懒、互助友爱,尤对将失足者可用道德规范悬崖勒马的作用。对社会有促文明、公正、进步和匡正歪风的意义。它是生于每人思想上的良知、法庭,明确自己的言行什么是好的、坏的、该干的。道德应是人类统一的,否则各行其是必乱,在目前世界法律无望统一时,先提倡统一道德的推行是可能的,以促世界和平。草拟如下,欢迎批评、修改、达共识 。
一,道德定义:凡一切不图报偿的公正利他利众(善行)的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光荣,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众的事业,是人生应尽职责,必做,戒懒。凡一切非理、法损人损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无耻,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与德不同,道是站在平等基础上的讲道理,其评判标准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法律)轨道,凡出轨善的(奉献)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轨恶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错 。
三,道德范畴:人类之爱。
85岁卢建申[email protected]中国。天津
第2个回答  2020-02-28
第3个回答  2020-10-03

008

第4个回答  2014-03-09
编辑词条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编辑本段浅解道德
  道德是由道与德两个并列的词组成。
  道是道路、行径、方式。
  德是行为的表现。
  道与德组合到一起,意义上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道德的新义。
  道字变成动词。
  德是由道决定的。有道产生的德,演化成了道德。
  现在人们把道德的意思着重地表现在德字上。
  意思就是,不论你以什么道,只要能产生好的德果,人们都是乐意的。
  在学术方面,道就道,德就是德,是不容混淆的。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把道德做为一个德字的意思去应用。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只究其结果不问过程。对方不论采取什么道,表现出来的德是直观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道德就是德的意思。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