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核算的方法及会计分录

外购的半成品,知道外购单价,通过一次加工成产成品,加工过程要发生相关的水电气, 人工工资,及折旧费用有数据,请问这种成本核算采用哪种方法最合适?另外相关的费用是否可直接结转为制造费用到生产成本,如何分摊到产品的单位成本里面?成本一种是购进产品的成本,一种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成本,请问正确的做法及会计分录,谢谢!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归集分配要素费用。
    指:生产领用原材料、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折旧等等等等。

  1、材料费
  (1)直接耗用的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某材料
  (2)共耗材料
  分配率=共耗材料费/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定额消耗量。
  分配后做上述相同分录。
  2、人工费
  (1)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如果工人做两种以上产品,则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
  (2)福利费
  工资的14%。计算与分录同上。
  3、其他要素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如计提折旧、车间发生的各项杂费等。
  
  (二)归集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1、辅助生产费用
  将第一步骤中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进行归集,将总额按受益对象分配至相应的账户中。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如果受益对象为产品的话)
  借: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某车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企业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只需这样即可。当企业有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的时候,则必须选择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等方法进行分配后再做账务处理。此略。
  2、基本车间的制造费用。
  首先归集凡是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所有总额。
  当车间有两种以上产品的时候:
  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制造费用
  
  (三)归集分配“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先将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账户的所有金额进行归集,然后选择一定的方法,月末结转完工产品。
  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
  二、月末计提结转涉及的分录
  1、计提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福利费
  贷:应付福利费
  
  2、计提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3、工资分配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工资
  
  4、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5、结转各项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6、结转成本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指出
  
  7、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8、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季度(或月)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外购半成品“通过一次加工成产成品”,这样的生产工艺,建议采用分批法(按照产成品生产批次)对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

生产总成本=料(消耗外购半成品的金额)+工(人工工资)+费(水电气、折旧及其他制造费用)
发生的“料”可以根据产品生产领料单,直接计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中,
“工”和“费”应该先归集后分摊,其中“工”可以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制造费用可以按照工时、材料消耗定额及其他合理方式分摊。
生产总成本 可以根据约当产量法在月末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摊,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至于会计分录,都是基本的账务处理,随便百度一下就一大堆,不明白的地方继续探讨追问

请问我采用简易分批法核算,一批中有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如何计算出每种型号产品的单位成本?谢谢

追答

如果想单独核算同一批次中不同规格的产品单位成本,建议你们在生产成本科目下按照产品规格设置明细账,对于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单独归集,材料可以直接(或按定额分配)计入各产品明细,工资和制造费用可以按照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当然,这样的管理需要你们能够核实材料消耗定额、生产工时等分配所需的必要数据,否则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追问

采用简易分批法,不核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税务局应该不会认可吧?还有就是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中有这种情况发生,有些材料小额材料没有发票但是购买后直接入库在使用,而实际定额消耗核算中肯定有这种材料,这样就有差异了,如何处理?另外就是通常有人说购进的材料不是有多少就要抵多少,是什么意思,有点不明白,是指本月没有全部投入生产吗?是否是只能抵扣本月投入生产的材料还是别的什么?

追答

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的重中之重,看来你的疑问真的不少,赞赏你这种勤学的精神,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还需要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来恰当处理

追问

原材产的种类较多,是否不可以分每一种明细材料核算,而按领用材料的总额分摊到成本中核算,这样处理的方式可否介绍一下,谢谢

追答

可以采用分摊的方式以减少实际核算工作量,但分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保证,且有数据支撑。这要看你公司的实际情况啦,比如材料定额、标准成本材料所占比重等,切忌随意分配

追问

采用简易分批法,不核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税务局应该不会认可吧?还有就是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中有这种情况发生,有些材料小额材料没有发票但是购买后直接入库在使用,而实际定额消耗核算中肯定有这种材料,这样就有差异了,如何处理?另外就是通常有人说购进的材料不是有多少就要抵多少,是什么意思,有点不明白,是指本月没有全部投入生产吗?是否是只能抵扣本月投入生产的材料还是别的什么?请给予详细说明一下,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03
根据描述,产成品成本由直接材料(外购成本)、直接人工(工人工资)、制造费用(水电费、折旧)构成,都放在制造费用里肯定是不对的。由于这种外购品是一次加工成产成品,所以将这几部分用正确的会计科目表示出来即可,无所谓什么会计方法。所说的逐步结转、平行结转的成本核算方法是针对多步骤加工而言的。
至于分摊,理想情况下是月末没有在制品,这样的话本月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变成了产成品,那么单位成本就是总成本平摊即可,但实际情况是月末往往存在在制品的,这样就有了多种关于 完工品和产成品 成本的分配方法,建议你查看一下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明的。
至于分录,直接材料和人工可以设置在基本生产成本下,水电折旧就放在制造费用下。追问

请问我采用简易分批法核算,一批中有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如何计算出每种型号产品的单位成本?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