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选自于哪里?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出战国时期《国语》

意思是: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告诫人们要学会自制、自律;多去学习别人的善处,我们善待他人,别人也会善待我们。

例句: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心存戒惧,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保持高度警惕,守住情操防线,把住为官“命门”,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

扩展资料

1、文帝为倡导新政,荡涤官场的颓废,在一次早朝后劝诫群臣为官为政,切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喻指一个人向善如登山涉险一样艰难;而从恶则如同山岳崩决一样的容易。

2、《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一般认为此书的作者是春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左丘明

3、《国语》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12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
  《汉·张紘·临困授子靖留牋》:“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
  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见逐於都城,奔至成周。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魏舒表赞同,然卫大夫彪傒不以为然。
  彪傒曰:“俗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传四代而陨。商自玄王始,经十四代努力不懈始成,传至帝甲始衰,仅七代遂亡。今周自幽王始已传十四代而败,离崩不远矣!”
  喻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多用于劝勉之语。
希望你满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