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工作中拿着低工资,还天天受气?

如题所述

为什么很多人工作中拿着低工资,还天天受气都舍不得离职?

我一直觉得,工作就和婚姻很相似,放到生活中看,你说为啥很多人婚姻中经常受气、吵架却又“舍不得”离婚呢?

这里面一定是有许多综合的影响因素,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职场经验,说说一些想法。

一、工资低,离职后难道一定能拿到高工资吗?
事实上,我身边也有个别同事总抱怨领导给他们的工资不高,还要受气,甚至有些人吹牛自己要是出去起码薪资翻倍。

可整天在喊着要离职的那些人,并不见得就会真的离职。而有些平时闷声不响的员工,却反倒突然离职了。

这样的现象在我刚做HR时确实大为不解,后来我遇到的多了,慢慢也就想通了。

这其实就是个职场竞争力的问题!

你要是自身能力强,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在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离职是很轻松的事情,基本上不太会有明明能力强可以多赚钱还非要留在这里受气的人,一直待着不离职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自己的实力不足。

再说的直白一点,你真的有能力,为啥会受气呢?也许公司的核心技术都还掌握在你手上,连老板都要敬畏你三分!

所以,我的看法时,这样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有一点自知之明或者已经碰过壁,知道在外面也无法拿到高薪酬,与其一个已知火坑到另一个未知的火坑去,还不如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安全。

二、没有人会愿意心甘情愿地受气,继续留着肯定也是某些利益驱使
虽然你看到某些人工资低又受气还不离职,也许那只是冰山上面的表象罢了,冰山下面不得而知的内容可能还有更多!

举个例子,我以前公司有个政策,员工只要在公司做满五年,就可以拿到10万元的购房补贴。

所以有些人虽然干着已经不舒服了,但想想还有一年就可以做满五年拿到10万元,不如继续熬着,熬到这笔钱到手了再走。

这样的例子还有更多,又比如,有些员工表面看工资很低,实际上公司给他的福利却不错(通常在国企是这样),一旦离职,他肯定也会计算一笔综合的成本,到底值得不值得。

我们职场人大都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虽然受气,可总体的待遇还是现在好,忍忍就忍忍吧。

就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员工面对看似不利的局面还“舍不得”走,那基本上不会是什么“舍得”或者“舍不得”,而是利益的权衡罢了!

三、也有个别员工懂得忍辱负重,不到时机绝不走!
除了以上所言,确实还有一些员工是我特别佩服的。

这样的人当然很少,就像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一样,受了亡国的屈辱,地位如此低下,还要经常被当奴隶一样拉去吴国牵马,可为啥他还要这么忍耐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职场上也是一样。就是有这样的一些人,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明确,在这家公司工资低不是问题,主要是学东西,如果别人要欺负他,就当作一种心智和逆商的磨练。

你越打压他想他离职,他就是不离职,因为有些未竟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等到时机成熟,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居然原来那个工资最低的人现在都超越了我们!

这种员工如果你去观察,将来都往往会取得成功,就像弹簧被压得有多扁,就可以反弹得多高。

我总结这类人的品质,主要有几点:

一是非常理智,不情绪化,绝不因为其他人的打压而改变自己的目标;

二是职业规划很明确,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跳槽都会根据计划来;

三是意志力很强,能承受很大的工作与心理压力。
其实工资这个事情有时候还真得看个人的性格、能力、资源及平台等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个人,毕竟谁都有机会拿着高工资高待遇的,只是看有没有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罢了。

那些宁愿拿着低工资,天天喊着受苦受气却死活舍不得离职的人,大致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01:有些人是没得选择,只能忍着
抖音上看到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大叔,在底下留言:自己在广东的一家电子厂工作,已经有10年了,平日里自己只需要机械化地做些手工活,一个月拿个5000块工资,自己好像也适应了这种情况。

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想干其他的,可是那时候家里穷,弟弟妹妹都靠着他来养活,如果不干这份工作,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

其实我们看得出来,这位大叔也想过干些其他的活儿,可是囿于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学什么,再加上家里头担子实在是大,没得选择时只能日复一日地忍着。

忍着忍着,干着干着,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几十年下来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罢了。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到一个人难能难到什么地步。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人为了一张火车票,硬是通过很多的办法才搞得到的,当时就在想,现在那么发达的时代,只要会上网不就能买到票了嘛?

可是,中国有14亿的人口,那些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那些只靠着出卖自己体力活的人还真难。养活一家子难,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子难,就连想干个其他的活儿更是难上加难。

社会上有很多这种底层人士在艰难地靠着自己的体力养活自己,一方面这也没什么,毕竟是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可能辛苦了点儿,但光明磊落也没什么。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没什么文化,大多数也是紧靠着自己的认知去做事,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子有时候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在他们看来,生活能够温饱,能够让家人吃好穿好,自己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也是心甘情愿的,时不时地受气又如何?

02:有些人是不敢选择,得过且过
比起第一种原因,似乎这第二种原因让人有点儿唏嘘不已。有些人拥有自身的好条件,能力好,学识高,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很优秀的人,可独独少了一些勇气。

已经在银行做柜员的小芳已经做了柜员快10年了,10年里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还是没有做上自己想做的大堂经理,更是没有拿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资。

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助客户处理各种柜台事宜,每个月拿着不到5000块的工资,扣除房租吃饭消费也所剩不多,随着自己越来越忙,年纪越来越大,自己也不想着升职和加薪了,似乎对这份工作也就这样了。

其实10年前的小芳可不是这样子,她有理想有抱负,更有其他的选择。那时候,她是他们班上第一个进银行体制工作的人,后来有同学创了业就来找她,看她能不能进行一些业务上的联系。

当时她确实因为这层关系为她带来了一些利益,同学的公司也因为这样做得越来越大,有一次同学提议:要不和自己一起出来合伙干吧,你出资源我出人才和平台,一定会很不错的。

可是小芳畏首畏尾,几次都表示自己不敢那么轻易冒险,还是在银行里干着好,出去了要是公司倒闭了自己没了铁饭碗该多不好。

其实,小芳此时的观念已经很落后了,这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铁饭碗,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铁饭碗而已。

慢慢地同学不再找她,不仅因为其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更是因为他们早已经不是一个水平的人物了,就这样小芳也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生活中,像小芳这样优秀的人大有人在,可是为什么他们宁愿去做那些低工资,整日不开的工作呢?

其实很多原因早已经为其遭遇埋下了伏笔。

虽然他们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可是在胆识上却未必就优秀,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害怕而错过很多机会。

说实在的,像马云那种有胆识有魄力又有才华的人,这个世界上还真是少之又少,可就是因为少才体现其珍贵啊。

敢问八九十年代的人,又有谁敢那么破釜沉舟下海创业呢?但就是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最难得可贵的人。

03:有些人是懒得选择,已经麻木
这类人群往往都是年龄偏大,做这份工作已经有一定年头了,对公司也有感情了。

如果换其他工作,还得从头再来,重新认识新的人,当然,这些人要嘛不太在于那点工资,那么就是生活要求本身就不高。

比如我姨父就是这样的人,已经快要退休的人,干个几年也就光荣退居二线了,这个节骨眼辞职,或者再去谋求其他的高薪,可能会有很多公司要,毕竟资历在那放着,但是已经没有那个精气神了。

一方面儿女有成,也不需要自己再去照顾了,所以还不如享受一下悠哉的生活,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然这部分人本身就存在工资不高,或者说大多数是在旧有的体制内工作,对未来对当下也没多少敏锐的嗅觉,与其苦哈哈从头再来,还不如“享受”生活。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会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已经和我们父母爷爷奶奶那一代完全不同了。

可能在他们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好,接下来就是结婚生孩子养家就行了,总之有口吃的就达到目标了。

可从我身边的人看来,现在人的需求可不仅仅如此,在物质需求几乎满足的今天来说,精神需求可谓是每个人必求的点了。

为什么好多60、70的人事觉得现在的90后00后离职率那么高,其实他们是没明白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多么光鲜,而是精神多么富裕。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拿着低工资受着气的人,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但是有点要明白,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职业生涯才能越走越宽。

未来一定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只有那些勇于学习,乐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人,才有机会升职又加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