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梳理

如题所述

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1.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的是RNA。
2. 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 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
4. 酶的发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5. 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6.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7. 酶的作用: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其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8.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第二节 燃烧陪 新陈代谢与ATP
1. 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
3. 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 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 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2. 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3. 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ATP的形成)和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C3化合物的还原)。
5.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
6. 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7.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等。
8. 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 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 半透膜: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 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4. 吸胀吸水: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
5.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6. 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
7. 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8. 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10.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 合理灌溉: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
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1. 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 矿质元素: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微量元素6种。
3.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
4. 选择吸收: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
5. 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 食物的消化: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 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 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 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 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8. 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
9. 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第七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 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2.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
3. 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
4. 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
5. 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
6. 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7. 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 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