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仅仅值得自己高兴,也值得全家然一起高兴。但是,买房时实际支付的购买面积和实际入户后的住宅面积总是有差异的,而且实际住宅面积和购买面积之差就是公摊面积。换句话说,就是买房的时候,不仅仅支付了自己实际入住的面积,也还得支付公摊面积。
1、公摊面积的由来。
公摊面积是商品房发展的产物,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是对公共部分均摊的面积。
具体是哪些部位需要均摊面积,一般是指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地下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等。
有的说是九十年代香港房地产的发明。但综合来看,相当于就是房地产商开发房子的过程中很多必须的附属面积的成本均摊到购买房子的价值里面。
2、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上就是房屋建筑面积减去室内的面积,一般购买房屋的合同中,以及房屋所有权的证书里面,都有注明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目前而言,国家没有明确法律条文或是通知规定公摊面积。一般而言低层或多层公摊约为8%--15%;小高层公摊约为10%-20%;高层公摊约为15%--30%。这是因为底层多层少电梯,少电梯前室等等。
3、买房时对公摊面积的注意。
买房时并不是没有公摊面积、或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或是公摊面积越大越好。
如果没有公摊面积,开发商就不会让公摊面积写入房产证。
如果公摊面积越小,表面上看自己所购买的房子性价比就越高,但是居住时的舒适度,整体环境也是要考虑的。
如果公摊面积越大,而自己实际能够居住和使用的面积就越小。
知道公摊的由来,然后合理选择自己中意的房型,在购房合同中明确标注所买住房的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及部位等等,或许这才是最优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而言,买房是一辈子的事情,更是几辈人一起付出努力的结果。所以买房时挑选楼盘和户型的时候,除了地理位置、人文因素、楼层、也要多沟通了解公摊面积和实际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