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费金融暴力催收,别人欠钱,骚扰我

如题所述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出品
文正在下雨。
核心提示:
1.张向中银消费金融申请贷款180,000元。中国银行在贷款时扣除了人民币6660元的3.7%的“操作费”。法院认为,扣除“使用费”客观上涉及“砍头”,涉嫌“套路贷”。
2.张某称,在贷款账目全部结清后,中银消费金委派社会上其他人员上门威胁,并在张某家楼道内喷涂“XX还钱”字样。法院认为,中银消费金或其委托人员涉嫌暴力讨债。
3.一借款人抱怨“我从中行借了98000元,你拿了10000元,实际收到88000元。贷款利率高达23.9%,现在还不起,特别想自杀!”另一位借款1.5万元的用户投诉称,中银消费金的贷款利率高达27.375%。远超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4.2021年上半年,中行投诉1062件,位居第一,占非银行机构投诉总量的66.88%。2020年,中行资金回笼投诉量为524件,位居第一,占非银机构投诉总量的44.7%。
5.中银消费过去三年经营状况不佳。2018年,公司净利润下滑至5.59亿,同比下降59.35%;2020年,公司净利润下滑超过30%,至4.55亿,仅为2017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2015年开始的一场长达36个月、金额18万元的借款纠纷,导致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了砍头利息、套路贷、暴力催收等问题。
贷款18万,已经还了近22万,却被中行起诉要求立即偿还本息198102.25元。借贷双方打官司,各持己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法院判决揭晓了答案。
01.有砍头利息,疑似套路贷。
《银行财眼》梳理相关文件得知,2015年1月20日,张向中银小金申请“信义贷”18万元用于家装,贷款期限为三年。两天后,中国银行向张的银行账户支付贷款18万元,并在放款时扣除3.7%的“操作费”6660元。
连续还款14个月后,张觉得还款金额过高。去银行查询后得知,借款合同月息1.6%,是当初口头约定的月息0.8%的两倍。他感觉自己被套路贷款了!
月息1.6%相当于年化利率19.2%。2015年,这笔贷款符合24%的利率上限。但自2020年8月20日起,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LPR)的4倍,取代了原来“二线三区以24%、36%为基础”的规定。以2020年7月20日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为例,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15.4%,明显低于过去的24%和36%。也就是说,如今19.2%的年化贷款利率不合规。
除了每月贷款利率与“口头约定”有出入外,双方对张某是否已完成还款也有不同说法。
贷款人小金认为,张未能按时足额还款已构成违约。故诉至法院,要求张某立即偿还借款本息共计198102.25元。
张某认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26日,他已还款近22万元,借款已结清。
张某称,除了银行转账,他还向中银消费的工作人员偿还了4笔现金,分别是2016年10月25日25000元、2017年2月22日20000元、2017年6月20日60000元、2017年7月26日5000元。对此,张提供了4张由中银消费员工出具的收据,其中前3张为中银消费员工朱正国出具,最后一张为中银消费员工徐海月出具。
但中行小金称朱正国不是员工,不认可朱正国的三张共计10.5万元的收据
法院审理后认为:中银消费金在发放贷款当日扣除“使用费”6660元,客观上造成了“砍头利息”;中行未足额发放贷款,而是按照贷款本金18万元收取利息的事实,存在虚增债务的问题;中银小金否认收到了朱正国出具的收条中的款项,其行为涉嫌隐瞒还款。因此,法院判决中行小金的上述行为涉嫌“套路贷”虚假诉讼,依法驳回起诉。
《银行财眼》发现,除了张,很多贷款用户都深受“砍头”之苦。据某投诉平台,用户“睡* *”称:“我从中国银行借了9.8万,你拿了1万,实际收到8.8万。现在我无法偿还,特别想自杀,不要逼我!”
投诉网站截图
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中行消费贷款年利率高达23.9%。
另一位借款1.5万元的“用户769***7721”投诉称,中行小金公司的贷款利率高达27.375%。远超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名副其实的高利贷。
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中行消费贷款年利率高达27.375%。
另一位“用户7520***972”也像张一样遭遇了“套路贷”。2018年5月,他通过中介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石路的中国银行申请中银消费新易贷。贷款审批金额76000元,贷款审批成功后他没有收到贷款合同。2018年5月16日之后支付了76000元,中介当天对接扣款16100元。
中介扣1.6万元截图
用户投诉信息显示,2018年7月至2019年底,他每期还款3600多元;2020年降至每期2917元;2021年1月后无逾期还款。之后与客服电话协商未果,被第三方代收。他希望中银消费金公司停止骚扰和催款。
02.暴力收集:安排其他人。
员在楼道喷字
上文贷款18万的张某同样遇到了中银消金暴力催收的问题。
此外,中银消金还安排社会闲杂人员在张某家楼道喷“XX还钱”字样。张某向法院提供2组照片,其中1组照片显示张某住所楼道墙上被中银消金方喷“XX还钱”的字样,另1组照片证明中银消金安排社会闲杂人员到张某住所上门恐吓。
除了照片,张某还提供报警记录1份、民事裁定书2份,证明中银消金、张某结清借款后,中银消金又安排社会人员上门闹事,张某报警处理;以及证明张某曾经不堪忍受中银消金的无故骚扰,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从张某提交的报警记录看,张某家人与中银公司委托的信德公司工作人员徐海跃因为索债事情报警,以及涉及中银公司的其他案件中,网络上均有当事人称中银公司存在暴力讨债行为,中银公司或者其委托的人员涉嫌暴力讨债。
03、半年投诉量高达1062件 位列非银机构第一
2020年,非银机构投诉量的中位数为9件。中银消金投诉量为524件,位列第一,占非银机构投诉总量的44.7%。
除了投诉量高居不下,近几年,中银消金曾因存在多项违法违规问题而屡次被罚。
今年5月,中银消金因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00万元。
早在2018年10月,中银消金因2015年至2017年间,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等问题被罚款150万元。
2018年5月,中银消金因2016年在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罚款 138.68万元。
04、业绩不佳:2020年净利下滑超30%
作为中国银行旗下的金融公司,中银消金是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2017年,中银消金曾以净利润13.75亿元排在持牌机构首位,但辉煌不过一年时间,公司经营状况迅速急转直下。
凤凰网《银行财眼》梳理中银消金财报数据发现,2018年公司净利润下滑至5.5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9.35%;2020年公司净利润再下滑超30%至4.55亿,仅为其2017年净利润规模的三分之一。
中银消金近三年财报数据
中银消金营收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银消金2019年、2020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4.71%、-0.11%,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