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中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银行之所以能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主要不是因为它的收益高,而是因为它的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稳定。但是,银行理财的稳定收益并不代表给定的收益就能实现。部分银行理财业绩不达标,最后不得不降低基准收益。

银行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可以视为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我们知道,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是浮动的,没有人知道理财产品到期前的具体收益是多少。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非常看重理财产品的收益。所以,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一般理财产品都会给出一个预期收益或者业绩基准收益。

但由于银行理财已经完全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其净值的涨跌,因此其收益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用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代替预期收益。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产品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主要发生在那些没有固定期限的老产品中。

另一种是基于过去一段时间同类产品的表现,主要是新发行的理财产品。

因此,业绩的基准收益是根据理财产品的过去收益预测的未来收益,并不一定是其真实收益。实际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也不奇怪。有些银行理财公司在发现无法实现这个收益后,会调低收益,以免误导投资者。

比如某国有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将年化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从2.7%-4%下调至2.5%-3.8%,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么,降低银行理财业绩基准收益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原本预期的收益无法实现。因为银行理财业绩基准收益要下调,是因为之前的产品实际收益未能达到这个水平,否则无需调整。

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知道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并不是最终的实际收益,但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他们显然是冲着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去的。自然,他们希望获得这笔收入。

所以,当原本预期的收益未能实现时,肯定会有影响,但也算是投资理财的风险之一,难以避免。

其次,可能意味着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趋势,因此稳健投资理财的收益预期也需要下调。如果银行的业绩基准收益下调只发生在个别产品上,可能与市场无关。但如果大量银行理财公司下调了业绩基准收益,那肯定和市场有关系。

由于大部分银行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存款等。其收益会受到这些固定收益资产利率变动的影响。当资产利率下降时,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下降。

然而,当银行理财的收益出现大规模下滑时,其他稳健型理财的收益也面临下行压力。所以,如果打算买稳健理财,最好降低收益预期。

相关问答: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意思?

业绩比较基准只指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给该基金定义一个适当的基准组合,通过比较基金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可以对基金的表现加以衡量业绩比较基准主要用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也就是说银行不承诺保本,也不承诺最低收益。

净值型产品预估收益通过业绩比较基准来体现,所谓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或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而计算出来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估收益。

业绩比较基准与预期收益率都是代表收益估值,在作为历史业绩参考时,两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可以由此计算出一个大概的收益预估值。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预期收益率往往带有刚性兑付的性质,也就是说,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与5%相差不会很大。而业绩比较基准则只具备参考价值,完全不具备刚性兑付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实际收益承诺的作用,也就是说,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这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性质有关,净值型产品的实际收益是根据单位份额净值来计算的,而这个净值只有到产品赎回那一日才能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