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树木的修剪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行道树的修剪

行道树行道树和其他树木一样,具有防护和美化功能,同时它在城市社区绿化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行道树是城市社区绿化的骨架,将城市社区中分散的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构成美丽壮观的绿色整体;行道树还有组织交通的作用,既反映出城市社区面貌和地方色彩,又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而保证行道树健美的生长是园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整齐列植的树木,每条道路上树种相同。城市社区中,干道栽植的行道树,主要的作用是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增湿降温,滞尘和遮荫。行道树要求树干通直,枝条伸展,树冠开阔,枝叶浓密。

一般城市社区主干道的树干高度为2.8~4.0m,城郊公路以3~4m或更高为宜。行道树定干时,同一条干道上分枝点高度应一致,使整齐划一,不可高低错落,影响美观与管理。根据电力部门制定的标准,采用各种修剪技术,使树冠枝叶与各类线路保持安全距离(如图3-6所示)。

图3-6 行道树修剪与上方线路的关系图A—树冠上部修剪;B—树冠一侧修剪;C—树冠下侧方修剪;D—树冠中间部分修剪

(一)杯状形行道树修剪

采用杯状形修剪,是培养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形。例如,槐树、悬铃木等。骨架构成后,树冠扩大很快,疏去密生枝、直立枝,促发侧生枝,内膛枝适当保留,以增加遮荫效果。

(二)开心形行道树修剪

多用于无中央主轴的树种,树冠自然开展。定植时,将主干留3m或者截干,春季发芽后,选留3~5个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侧枝进行短剪,促枝条生长成主枝,其余全部抹去。第二年萌发后选留侧枝,共留6~10个,使其向四方斜生,并行短截,促发次级侧枝,使冠形丰满、匀称。

(三)自然式冠形的行道树修剪

在不妨碍交通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情况下,树木有任意生长的条件时,行道树多采用自然式冠形,例如,塔形、卵圆形、扁圆形等。

1.有中央领导枝行道树

这类树包括杨树、银杏、水杉、侧柏、金钱松、雪松等,分枝点的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护顶芽向上生长。郊区多用高大树木,分枝点在4~6m以上。主干顶端如受损伤,应选择一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剪,并把其下部的侧芽抹去,抽出直立枝条代替,避免形成多头现象。这类树木修剪应以疏枝为主,尽量少短截。

2.无中央领导枝行道树

选用主干性不强的树种,例如,早柳、榆树等,分枝点高度一般为2~3m。留5~6个主枝,各层主枝间距短,使自然长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主要对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和伤残枝等。

二、庭荫树修剪

庭荫树应具有庞大的树冠、挺秀的树形、光滑的树干。这类树木整形时,首要的是培养一段高矮适中,挺拔粗壮的树干。庭荫树的主干高度无特定的规定,主要应与周围环境的要求相适应,同时还要决定于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一般作为遮荫树,树干的高度相应要高些,要为游人提供在树下自由活动的空间,一般应在1.8~2.0m之间;栽植在山坡或花坛中央的观赏树主干大多不超过1m。

庭荫树树冠的大小以及与树高的比例,根据树种的生长发育习性及绿化要求而定。庭荫树和孤植树等尽可能使树冠大些,以最大可能发挥其遮荫等防护作用,而且对一些树皮较薄的种类还有防止日烧伤害干皮的作用。一般认为,以遮荫为目的庭荫树的树冠,占树高的比例以2∶3以上为最佳,以不小于1∶2为宜;如果树冠过小,则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及健康状况。

用观花乔木作庭荫树的种类,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采用自然树形。在休眠季节,将过密枝、伤残枝、病枯枝及扰乱树形的枝条疏除,培养成健康的、挺拔的树木姿态;也有的根据配置的要求,进行特殊的造型和修剪,以呈现出更佳的观赏效果。

三、观赏花灌木修剪

(一)观花类以观花为主要目的树木修剪,必须考虑其开花习性、开花部位及花芽的性质。

1.早春开花的种类

绝大多数种类的花芽是在头一年的夏秋进行分化,所以花芽着生在两年生枝上,个别的在多年生枝上也能形成花芽。修剪时期以休眠季为主,结合夏季修剪,修剪方法以截、疏为主,综合应用其他修剪方法。

2.夏秋开花的种类

这类树木的花,开在当年发出的新梢上,即通常所说的“先叶后花”的花木,就是指的这一类,例如,八仙花、紫薇、木槿、珍珠梅等。这类树木一般不在秋季修剪,以免枝条受刺激后发出新梢,遭受冻害。通常是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修剪方法因种类不同,主要是短截和疏剪相结合。有的还可使树木二次开花(珍珠梅、紫薇等)。

(二)观果类

金银木、枸骨、铺地蜈蚣等可属于观果灌木类。实际上这一类既观花,又观果,所以其修剪时间及方法与早春开花的种类相同,所不同的是,花后一般不做短截,主要是疏除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果实着色又好,提高观赏效果。

(三)观枝类

这类树木有棣棠、红端木等。为了使其观赏时间长,往往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修剪,在冬季不进行修剪,以在漫长的冬季充分发挥观赏作用。这类树木的嫩枝最鲜艳,老干的颜色往往较为暗淡。因此,年年都需要重剪,促发更多的新枝,同时还需要逐步去掉老干,不断地进行更新。

(四)观形类

这类树木有垂枝桃、垂枝榆、合欢、龙爪槐等,主要是观其潇洒飘逸的树形。修剪时因种类不同,例如,垂枝桃、垂直榆、龙爪槐。短截时,不留下芽,而留上芽,例如,合欢树成形后只进行常规疏剪,通常不再进行短截修剪。

(五)观叶类

这类树木主要以观赏其鲜艳的叶色为主。例如,金叶连翘、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紫叶矮樱、紫叶李、红叶碧桃等。这类树木应根据不同的生长特点进行区别对待。通常可以进行短截促发新枝,并进行适当的疏枝通风透光,以达到观赏效果。

四、绿篱、色带的整形修剪

绿篱、色带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可形成各种造型并能相互结合,从而提高了观赏效果,此外,绿篱还具有遮盖不良视点、隔离、防护、防尘、防噪等作用。色带是利用绿篱苗木按照设计要求种植成绿篱或色带。绿篱进行修剪,既为了整齐美观,增添园景,也为了使篱体生长茂盛,长久不衰。高度不同的绿篱,采用不同的整形方式,一般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

绿篱、色带在修剪时,应使其轮廓清晰,线条整齐,顶面平整,高度一致,侧面上下垂直,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修剪;修剪有弧形的色带时要使弧面自然顺滑。

(一)自然式修剪

绿墙、高篱和花篱采用较多。适当控制高度,并疏剪病虫枝、干枯枝,任枝条生长,使其枝叶相接紧密成片提高阻隔效果。用于防范的枸骨、枸桔等刺篱和玫瑰、蔷薇等花篱,也以自然式修剪为主。开花后略加修剪使之继续开花,冬季修去枯枝、病虫枝。对蔷薇等萌发力强的树种,盛花后行重剪,新枝粗壮,篱体高大美观。

(二)形式修剪

中篱和矮篱常用于草地、花坛镶边,或组织人流的走向。这类绿篱低矮,为了美观和丰富园景,多采用几何图案式的整形修剪(如图3-7所示),例如,矩形、梯形、倒梯形、篱面波浪形等。绿篱种植后剪去高度的1/3~1/2,修剪平侧枝,统一高度和侧面,促使下部侧芽萌生成枝条,形成紧枝密叶的矮墙,显示立体美。

图3-7 整形式绿篱修剪

组字、图案式绿篱,一般用长方形整形方式,要求边缘棱角分明,界限清楚,篱带宽窄一致,每年修剪次数应比一般镶边、防范的绿篱要多。枝条的替换、更新应时间短,不能出现空秃,以保持文字和图案的清晰。把植物修剪成鸟兽、牌楼,亭阁等立体造型,为保持其形象逼真,不能任枝条随意生长破坏造型,应每年多次修剪。

(三)绿篱的修剪时期

一般常绿针叶树种的绿篱,于春末夏初进行修剪。4月中下旬,为迎接“五一”劳动节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修剪。5~8月应每隔10~15d进行一次修剪,特别是金叶女贞,修剪的留茬高度为比上一次修剪高1cm左右。为迎接“十一”国庆节在9月20~25日之间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但此次修剪应与上一次修剪至少要有15d的间隔期。

五、藤本植物的修剪

藤本类的整形修剪观赏用的开花藤本类的修剪一般来说比较简单,不像果园栽培葡萄那样繁琐。开花藤本类的修剪,一方面决定其生长发育习性(卷须、缠绕、吸盘),另一方面决定应用的方式。

(一)棚架式

在卷须类和缠绕类藤本植物应用最多的形式,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多边形、复合形等。整形前,首先要建立坚固的棚架,然后在棚架的旁边种上采用的藤本植物。树木成活后,在离地面处重短截,使其发出3~4个主蔓,伸长后,诱引于棚架的顶部,并使其侧蔓均匀地分布在架面上,这样很快形成荫棚。形成荫棚速度的快慢决定植物的种类、架面大小、栽植的密度。在寒冷地区栽植不耐寒的树种,冬季需将病弱枝、衰老枝剪除,经盘卷扎缚后埋于土中。第2年再行出土上架。对于耐寒的树种,则不需要行下架埋土防寒等工作,只要来年将影响观赏的枝条剪除即可。

(二)凉廊式

常用于卷须类及缠类,亦有采用吸附类植物的,因为凉廊侧方建有格架,为了使植物布满架面,所以勿过早诱引廊顶,否则容易形成侧面空虚。

(三)篱垣式

多用于卷须类及缠绕类植物,园林中应用最多的是各种蔷薇,例如,花旗藤、十姐妹,白玉棠等,它们的枝条长而柔软,留枝的长短可任意取舍,还可以自由地改变它们的生长方向。这些种类极耐修剪,长速度又快,定植2~3年以后就可以基本成形。修剪时,应将细弱枝、病虫枝随时疏除;保持并且通风透光,以便多开花。

(四)附壁式

多以吸附类植物为材料,例如,地锦、凌霄、常春藤、扶芳藤等。做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藤蔓引于墙面即可,自行依靠吸盘或吸附根逐渐布满墙面。修剪时主要采用截以及回缩促发分枝,防止基部空虚,同时要进行常规疏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